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豫南稻区不同播期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刘祥臣
[
1
]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丰大清
[
1
]
余贵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余贵龙
[
1
]
赵海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赵海英
[
1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乔利
[
1
]
李彦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李彦婷
[
1
]
范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范学军
[
1
]
刘明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局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刘明成
[
2
]
张秋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张秋菊
[
3
]
机构
:
[1]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2]
信阳市农业局
[3]
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来源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5年
/ 47卷
/ 09期
关键词
:
播期;
头季稻;
再生稻;
产量;
D O I
:
10.14083/j.issn.1001-4942.2015.09.014
中图分类号
: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
0901 ;
摘要
:
为确定豫南稻区再生稻的最佳播种时间,对在不同播期处理情况下的水稻生育进程、秧苗素质、头季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年(2014)气候条件下,采取小拱棚旱育秧方式,除2月21日播种的秧苗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外,3月1日4月11日播种的处理,均能培育出正常的秧苗,且在此时间段内,头季稻的熟期随播期的推迟而推迟,再生稻的产量则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以3月11日播种的处理头季稻产量最高,而两季总产量则以3月1日播种的最高。由此,本试验认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的最适播期应在3月上中旬。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再生稻栽培.[M].施能浦;焦世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豫南稻区再生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J].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丰大清
;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刘祥臣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乔利
;
余贵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余贵龙
;
李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李平
.
中国稻米,
2014,
20
(06)
:14
-17
[3]
豫南稻区再生稻发展的再探索
[J].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刘祥臣
;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丰大清
;
李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李平
;
张应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张应香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乔利
;
余贵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余贵龙
;
范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范学军
.
中国稻米,
2014,
20
(02)
:29
-31+34
[4]
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
[J].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丰大清
;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刘祥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春增
;
卢兆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卢兆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守刚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本银
.
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
(07)
:41
-44
[5]
2011年中稻—再生稻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J].
刘勇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农技站
刘勇涛
.
福建稻麦科技,
2012,
30
(02)
:77
-81
[6]
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爱军
;
陈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陈长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类成霞
;
张卫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张卫建
;
卞新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卞新民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
(05)
:7
-12
[7]
两优6326作再生稻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刘祥臣
;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丰大清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乔利
;
张应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应香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
(02)
:7
-9
[8]
影响杂交粳稻在一季中籼稻区优势发挥的障碍及栽培对策
[J].
宋世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宋世枝
;
段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段斌
;
何世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何世界
;
李慧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李慧龙
.
杂交水稻,
2010,
25(S1)
(S1)
:441
-443
[9]
豫南稻区“白茬田”发生原因及改良对策
[J].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丰大清
;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刘祥臣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乔利
.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6)
:103
-104
[10]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J].
唐文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唐文帮
;
陈立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陈立云
;
肖应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肖应辉
;
刘建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刘建丰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
-3
←
1
2
→
共 11 条
[1]
中国再生稻栽培.[M].施能浦;焦世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豫南稻区再生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J].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丰大清
;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刘祥臣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乔利
;
余贵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余贵龙
;
李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李平
.
中国稻米,
2014,
20
(06)
:14
-17
[3]
豫南稻区再生稻发展的再探索
[J].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刘祥臣
;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丰大清
;
李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李平
;
张应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张应香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乔利
;
余贵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余贵龙
;
范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范学军
.
中国稻米,
2014,
20
(02)
:29
-31+34
[4]
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
[J].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丰大清
;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刘祥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春增
;
卢兆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卢兆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守刚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本银
.
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
(07)
:41
-44
[5]
2011年中稻—再生稻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J].
刘勇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农技站
刘勇涛
.
福建稻麦科技,
2012,
30
(02)
:77
-81
[6]
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爱军
;
陈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陈长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类成霞
;
张卫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张卫建
;
卞新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卞新民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
(05)
:7
-12
[7]
两优6326作再生稻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刘祥臣
;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丰大清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乔利
;
张应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应香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
(02)
:7
-9
[8]
影响杂交粳稻在一季中籼稻区优势发挥的障碍及栽培对策
[J].
宋世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宋世枝
;
段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段斌
;
何世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何世界
;
李慧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李慧龙
.
杂交水稻,
2010,
25(S1)
(S1)
:441
-443
[9]
豫南稻区“白茬田”发生原因及改良对策
[J].
丰大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丰大清
;
刘祥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刘祥臣
;
乔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乔利
.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6)
:103
-104
[10]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J].
唐文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唐文帮
;
陈立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陈立云
;
肖应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肖应辉
;
刘建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刘建丰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
-3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