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对人为二氧化碳吸收的数值模拟

被引:6
作者
徐永福 [1 ]
赵亮 [2 ]
李阳春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北太平洋; 人为CO2; 南边界条件; 海盆尺度模式; 海洋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2 [大气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02 ;
摘要
采用一个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研究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吸收和分布,并与闭边界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是两个重要的人为CO2汇.使用较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西北太平洋人为CO2通量增大,而赤道海区通量减小(RUN2).与闭边界模式相比,开边界模式中该两个区域的人为CO2通量都增加了.1800~1997年间,北太平洋共吸收人为CO223.75GtC(1Gt=1×1015g,RUN1).副极地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输出区,能输出人为CO2吸收量的38%54%,而20°N30°N海区是人为CO2的一个重要贮存区,占整个北太平洋的24%.开边界对于10°N以南太平洋吸收和贮存人为CO2有很大影响.与基于观测资料的估计相比,虽然模式低估了西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高估了东北太平洋的人为CO2的穿透,但总的说来,模式比较好地估计了人为CO2在北太平洋的贮存.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海洋碳循环模式的研究进展 [J].
徐永福 ;
浦一芬 ;
赵亮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10) :1106-1115
[2]   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北太平洋CFCs分布 [J].
赵亮 ;
徐永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798-806
[3]  
Total amount of oceanic excess CO 2 taken from the North Pacific subpolar region[J] . Yutaka W. Watanabe,Yoshiyuki Takahashi,Takashi Kitao,Koh Harada.Journal of Oceanography . 1996 (3)
[4]  
Increase in total carbonate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ater and a hypothesis on the missing sink of anthropogenic carbon[J] . Shizuo Tsunogai,Tsuneo Ono,Shuichi Watanabe.Journal of Oceanography . 1993 (3)
[5]  
Anthropogenic CO2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J] . Chen-Tung Arthur Chen.Journal of Oceanography . 1993 (3)
[6]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CO 2 in the ocean ——an inorganic ocean-circulation carbon cycle model[J] . E. Maier-Reimer,K. Hasselmann.Climate Dynamics . 198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