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授粉后外源DNA的导入转化及性状变异的研究初报

被引:15
作者
祁永红,韩玉珠,李春秋,胡杰,雷勃君,卢翠华,钱华,刘长臣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庆安县种子公司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花粉管通道;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1996.01.006
中图分类号
S513.035.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实验对外源DNA导入技术中花粉管通道技术在玉米自交系中的导入、转化及性状变异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取大豆DNA,在玉米自交系自交授粉后22小时、24小时、26小时导入,变异率在1.9×10-3~6.05×10-2,变异顺序为24小时>22小时>26小时,从变异性状上看,24小时的变异性状多表现为供体的早熟性状,且变异范围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小麦外源DNA导入及转化的初步研究 [J].
孔青 ;
徐乃瑜 ;
林琼 .
遗传, 1993, (05) :19-22
[2]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棉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J].
吴小月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3, (01) :15-24
[3]   小麦DNA导入玉米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 [J].
耿庆汉 ;
张海明 ;
莫力根 ;
朱学平 ;
王茅雁 .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2, (01) :14-21
[4]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4报 外源DNA处理水稻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J].
朱秀英 ;
陈璋 ;
卢勤 ;
林学健 ;
郑莉 ;
翁雪娇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9, (01) :1-6
[5]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3报 外源DNA处理水稻不同方法的比较试验 [J].
季慧强 ;
陈启锋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8, (04) :285-290
[6]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J].
周光宇 ;
翁坚 ;
龚蓁蓁 ;
曾以申 ;
杨晚霞 ;
沈慰芳 ;
王自芬 ;
陶全洲 ;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应苗成 ;
薛达元 ;
洪爱华 ;
徐英俊 ;
陈善葆 ;
段晓岚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3) :1-6
[7]   高粱不育系与保持系授粉过程中外源恢复基因的引入及其后代表现 [J].
刘根齐 ;
张孔湉 ;
孔繁瑞 .
作物学报, 1987, (02) :123-128
[8]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 [J].
段晓岚 ;
陈善葆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3) :6-10+97
[9]   诱变育种中突变频率的计算 [J].
周松茂 .
核农学报, 1984, (04) :57-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