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

被引:20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林兴华
徐福荣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昆明
[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关键词
穗期耐冷性; 结实率分布; 籼粳杂种; 重组自交系; 稻作区;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00.05.001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云南稻种资源昆明小白谷与大理早籼配制的杂种F2 、F3、F4 、F5和F6等为材料 ,分别在高原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和冬季籼稻区进行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 :(1)昆明小白谷×大理早籼F3、F4 分离群体在不同稻作区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与结实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尤其是昆明点高达 0 .5 86 ~ 0 .776 。 (2 )遗传研究表明 ,可能有 1~ 2对基因影响着籼粳杂种结实率 ,其中有 1对主效基因控制着耐冷基因的表达。利用该群体已选育出了稳定的耐冷性籼粳重组近交系。 (3)不同稻作区不同世代育性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即随着世代的增加耐冷主效基因有累加趋势 ;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世代的耐冷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表达上有差异。 (4 )同世代昆明小白谷×大理早籼杂种后代结实率分布规律为籼粳交错区与冬季籼稻区相似但与与高原粳稻区差异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11 / 4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稻农艺性状QTL定位精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综述) [J].
毛传澡 ;
程式华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4) :386-394
[2]   利用RFLP标记对两系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的分类研究 [J].
姜廷波 ;
孙传清 ;
李任华 ;
李自超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6) :8-15
[3]   云南光壳稻广亲和性与等位性研究 [J].
曾亚文 ;
徐福荣 ;
陈勇 ;
文国松 ;
梁斌 ;
叶昌荣 ;
戴陆园 ;
林兴华 ;
张端品 ;
谢岳峰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17-23
[4]   栽培稻的基因型差异程度和分类 [J].
李任华 ;
孙传清 ;
李自超 ;
王象坤 ;
徐才国 .
作物学报, 1999, (04) :518-526
[5]   云南稻种昆明小白谷耐冷性指标性状的遗传分析 [J].
戴陆园 ;
叶昌荣 ;
徐福荣 ;
曾亚文 ;
梁斌 ;
文国松 .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02) :9-12
[6]   水稻杂种优势表现与双亲遗传差异 [J].
罗利军 ;
梅捍卫 ;
余新桥 ;
王一平 ;
钟代彬 ;
应存山 ;
黎志康 ;
A.H.Paterson .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01) :6-10
[7]   云南光壳稻与测验种间的亲和性分析 [J].
曾亚文 ;
徐福荣 ;
梁斌 ;
文国松 ;
叶昌荣 ;
陈勇 ;
戴陆园 ;
林兴华 ;
张端品 ;
谢岳峰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44-48
[8]   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及亚种间杂交稻的认定与分类 [J].
王象坤 ;
李任华 ;
孙传清 ;
李自超 ;
才宏伟 ;
孙新立 .
科学通报, 1997, (24) :2596-2603
[9]   “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 [J].
梅捍卫 ;
黎志康 ;
王一平 ;
余新桥 ;
钟代彬 ;
罗利军 ;
应存山 .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04) :193-197
[10]  
水稻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研制[J]. 曾亚文,申时全,叶昌荣.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