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3
作者
刘娜
顾凯平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循环; 研究方法; CAS;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17.018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要回顾了中国碳循环的现状。对国内外碳循环的主要研究方法做了综述。并提出建立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的动态碳循环模型。简要介绍了CAS的主要特点以及利用CAS进行建模仿真的一般思路。试图为研究我国区域碳循环提供一条捷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081 / 8084+8086 +80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arbon remineralization in near-shore marine sediments (Gulf of Trieste, Northern Adriatic) using stable carbon isotopes [J].
Ogrinc, N ;
Faganeli, J ;
Pezdic, J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3, 34 (05) :681-692
[22]  
The role of the annual cycles for the air–sea exchange of CO 2.[J]..Marine Chemistry.2000, 2
[23]  
Deter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the Indian sector of the Southern Ocean.[J].C.J Wiebinga;H.J.W de Baar.Marine Chemistry.1998, 3
[24]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J].
张雷 .
地理学报, 2003, (04) :629-637
[25]   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CO2对ElNio事件响应的数值模拟 [J].
邢如楠 ;
王彰贵 .
气象学报, 2001, (03) :308-317
[26]   海洋碳循环模式(Ⅱ)──对印度洋的模拟结果分析 [J].
浦一芬 ;
王明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1) :67-76
[27]   海洋碳循环模式(I)——一个包括海洋动力学环流、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的二维碳模式的建立 [J].
浦一芬 ;
王明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2) :129-140
[28]   带生物泵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J].
邢如楠 .
大气科学, 2000, (03) :333-340
[29]   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经济演化 [J].
徐玉高 ;
郭元 ;
吴宗鑫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2) :3-5
[30]   应用林窗模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群落的可能影响──以四川西部紫果云杉群落为例 [J].
陈育峰 ;
李克让 .
地理学报, 1996, (S1) :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