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壤质地及水分关系

被引:17
作者
张芳芳 [1 ]
张丽萍 [1 ,2 ]
王文艳 [1 ]
王小云 [1 ]
机构
[1] 不详
[2] 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不详
[4]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区; 土壤粒级构成; 土壤养分; 利用类型;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2.031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在强烈的水蚀风蚀作用下,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退化明显。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种退化规律有较大的差异。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坡耕地和荒草坡地土壤养分特征,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质地及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水蚀风蚀交错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其养分含量表层均高于下层,坡耕地高于荒草地;土壤各养分上下层比值越大,土壤的供肥持续能力越差;(2)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表现出与坡地水土流失相似的规律,从坡顶部到坡底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土壤质地变化,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关系最好,与有效态氮的关系较密切;(4)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质地的吸附作用有关,组成物质越细,吸附能力越强,但这种吸附能力还与不同粒级组成的比重有关,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陕北黄土区生物结皮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积累及流失风险 [J].
肖波 ;
赵允格 ;
许明祥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5) :1019-1026
[2]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水土和养分流失动态特征 [J].
杨红薇 ;
张建强 ;
唐家良 ;
徐创军 ;
丁德蓉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3) :615-619
[3]   小流域土壤水蚀强度生态预测模型及实验模拟——以神木六道沟流域为例 [J].
张丽萍 ;
张登荣 ;
张锐波 ;
杨勤科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2) :55-59
[4]   降水再分配受雨强、坡度、覆盖度影响的机理研究 [J].
吴希媛 ;
张丽萍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28-30
[5]   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土地覆盖格局演变 [J].
胡婧 ;
丛伟 ;
闫锋 ;
张兴昌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6) :222-225
[6]   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王常慧 ;
邢雪荣 ;
韩兴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1) :2184-2188
[7]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J].
邱扬 ;
傅伯杰 ;
王军 ;
陈利顶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3) :56-61
[8]   不同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流失特征的研究 [J].
袁东海 ;
王兆骞 ;
陈欣 ;
郭新波 ;
张如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257-1260
[9]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J].
傅伯杰 ;
邱扬 ;
王军 ;
陈利顶 .
地理学报, 2002, (06) :717-722
[10]   侵蚀条件下坡地土壤水分与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张兴昌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