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研究方向探讨

被引:19
作者
刘卫东 [1 ,2 ]
邹嘉龄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新区域主义; 全球化; 地区间相互依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区域发展研究一直都是包括地理学在内的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济地理学对于区域发展研究由来已久,过去30年更是相关研究的黄金时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将过去30年的研究概括为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新区域主义"兴起背景下的地方发展内在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地方综合的视角;另一个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与地方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基于尺度关联的视角。相对而言,地理学家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即区域相互依赖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生产活动专业化分工加深,地区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并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区间相互依赖对于理解当今的区域发展格局和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是地理学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6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研究 [J].
李方一 ;
刘卫东 ;
唐志鹏 .
地理学报, 2013, 68 (06) :791-801
[2]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J].
刘卫东 ;
刘红光 ;
范晓梅 ;
陈杰 ;
唐志鹏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147-156
[3]   全球生产网络的浮现及其探讨——一个基于全球化的地方发展研究框架 [J].
李健 ;
宁越敏 .
上海经济研究, 2011, (09) :20-27+54
[4]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CO2减排效果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唐志鹏 ;
范晓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29-135
[5]   中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民权“画虎村”为例 [J].
李学鑫 ;
陈世强 ;
薛诺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0, (02) :16-21
[6]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7]   中国地区间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驱动力分析 [J].
石敏俊 ;
金凤君 ;
李娜 ;
赵曌 ;
金少胜 .
地理学报, 2006, (06) :593-603
[8]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9]   演化经济地理学: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J].
刘志高 ;
尹贻梅 .
国外社会科学, 2006, (01) :34-39
[10]   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20世纪西方地理学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 [J].
苗长虹 .
经济地理, 2005, (05) :5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