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植被减少与城市化对大气的局地和非局地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7
作者
陈磊
田文寿
王婵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植被变化; 城市化; 二级环流; 水汽输送;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尺度模式对一半干旱地区植被和下垫面发生改变后大气产生的局地和非局地的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区域内温度的影响比较复杂,并有明显的日变化。相比与区域城市化形成的强而稳定的增温中心,植被减少只会在区域形成较弱而间断的增温中心并敏感地依赖于地面净能量在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之间的分配。区域内植被变化和下垫面特性的改变导致的局地温度变化在背景风场的作用下向区域外传播,其传播的细节与风场的特征和地形密切相关。在适当的环流背景下,迎风坡下垫面改变导致的温度变化可在背景风场的输送下,绕过很高的山脊在背风坡形成一个持久的变温中心。植被减少导致的变温中心会在原有的环流形式上叠加一个强迫的二级环流。在中等风速条件下,近地面约1K的区域变温所造成的二级环流深度可达到1.1 km。区域植被的减少,一方面减少了地面向上的水汽输送,导致了区域内气柱水汽含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增温引起的强迫二级环流会使区域外水汽向内输送,部分地补偿了地面向上输送水汽的减少,但是二者总体的效果是区域内的气柱水汽总量减少。在实验区域之外,上风向趋于增湿而下风向趋于减湿。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与分析 [J].
刘远永 ;
文军 ;
韦志刚 ;
李振朝 ;
张堂堂 ;
刘蓉 .
高原气象 , 2007, (05) :928-937
[2]   黑河下游鼎新戈壁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 [J].
王慧 ;
胡泽勇 ;
谷良雷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7, (05) :938-945
[3]   半干旱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沙漠化的影响 [J].
常学礼 ;
陈雅琳 ;
崔步礼 .
干旱区地理, 2007, (03) :321-327
[4]   1951~2004年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科学通报, 2006, (20) :2429-2439
[5]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J].
乔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83-2190
[6]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J].
乔标 ;
方创琳 ;
李铭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6) :31-41
[7]  
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Ⅰ):主要研究成果[J]. 符淙斌,安芷生,郭维栋.地球科学进展. 2005(11)
[8]   不同尺度绿洲环流和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J].
陈玉春 ;
吕世华 ;
高艳红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2) :177-183
[9]   敦煌绿洲夏季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吕世华 ;
罗斯琼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2) :147-154
[10]   河西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安兴琴 ;
吕世华 ;
陈玉春 .
高原气象, 2004, (02) :2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