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与稻瘟病菌非亲和性互作中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24
作者
贾显禄
王振中
王平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稻瘟病;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 变化规律;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2.03.003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以 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 ,与稻瘟菌生理小种 ZC13 (菌株 97- 15 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 ,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 ,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 (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 β- 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 C10 1A5 1/97- 15 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 C10 1L AC/ 97- 15 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 C10 4 PKT/ 97- 15 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 ,4 8h前达到高峰 ,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 7d完全显症时 ,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 ;亲和性互作 CO39/ 97- 15 1a接种后 4 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 ,4~ 6 d达到高峰 ,峰值也较大。 3类非亲和性互作 PAL比活性在接种后 0 h或 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 ,整个互作中形成 3~ 4个较明显的峰 ;亲和性互作中 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 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 ,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 ,在 4 0 h前幅度较大 ,并形成 1~ 3个较高的峰 ;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 ,4 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 3类非亲和性互作β- 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 2 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 ,在 4 8h前形成 2~ 3个较明显的峰 ;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 β- 1,3-葡聚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