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北部多年冻土的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被引:20
作者
何瑞霞 [1 ]
金会军 [1 ]
常晓丽 [1 ]
吕兰芝 [1 ]
于少鹏 [1 ,2 ]
杨思忠 [1 ]
王绍令 [1 ]
孙广友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哈尔滨学院地理系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兴安岭; 冻土退化; 现状; 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城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东北冻土区是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区内冻土退化显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主要表现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温度升高,厚度减薄,融区扩大;多年冻土岛消失及多年冻土南界北移等几个方面.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归结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变暖,降水和积雪时段和厚度等气候变化因素.以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已对该区冻土和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了多年冻土的快速、显著和大规模退化,但其影响机制的合理解释还需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及其趋势初步评估 [J].
金会军 ;
于少鹏 ;
吕兰芝 ;
郭东信 ;
李英武 .
冰川冻土, 2006, (04) :467-476
[2]   大兴安岭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J].
吕淼 ;
张昉 ;
冯世珍 .
内蒙古气象, 2005, (03) :35-37
[3]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农业和生态环境影响及作物结构调整对策 [J].
潘华盛 ;
张桂华 ;
徐南平 ;
祖世亨 .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4, (04) :7-9
[4]   近百年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 [J].
国世友 ;
邹立尧 ;
吴琼 .
黑龙江气象, 2003, (04) :8-11
[5]   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分布特征 [J].
石剑 ;
王育光 ;
杜春英 ;
王萍 .
黑龙江气象, 2003, (03) :32-34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的初步分析 [J].
潘华盛 ;
张桂华 ;
徐南平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3) :348-355
[7]   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探析 [J].
那平山 ;
张明如 ;
徐树林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3, (01)
[8]   大兴安岭林区多年冻土退化的驱动力分析 [J].
周梅 ;
余新晓 ;
冯林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4-47
[9]   小兴安岭黑大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及退化状态 [J].
王彪 ;
盛煜 ;
刘建平 .
冰川冻土, 2001, (03) :302-306
[10]   气候变化对中国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的影响 [J].
金会军 ;
李述训 ;
王绍令 ;
赵林 .
地理学报, 2000, (02) :16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