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

被引:14
作者
刘少玉
张光辉
张翠云
周晓妮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黑河; 水资源系统; 演变; 人类活动;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5.031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河流域降水集中于山区,平原稀少。50多年来,除了20世纪70—80年代上游的中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外,其它区域为正常变化;蒸发量从山区向平原逐渐增大,除了中游蒸发量显示稳定变化外,山区和下游区表现为减少趋势;黑河多年出山径流量呈现稳定变化,但在中下游盆地间的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减少过程:这是受到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补给量减少和水位下降的影响,主要是中游地区人口数量增多、大规模扩耕灌溉和水工建设作用的结果。计算表明,人类活动影响强度:20世纪50年代占18%,60—70年代占28%,80—90年代占54%;上游占1%,中游占87%,下游占12%。这说明黑河中游80—90年代是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达到最大的地区。因此,提出了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性,约束人类活动的影响,均衡保护利用流域水资源的有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2+819 +8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
    张翠云
    王昭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S1) : 386 - 390
  • [2] 黑河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水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效应
    刘少玉
    卢耀如
    程旭学
    杨振京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04) : 90 - 96
  • [3]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下)
    武选民
    史生胜
    黎志恒
    郝爱兵
    乔文光
    余志山
    张顺宝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02) : 30 - 33
  • [4]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
    龚家栋
    李小雁
    [J]. 冰川冻土, 2001, (04) : 423 - 431
  • [5]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泉水资源衰减原因及趋势分析
    丁宏伟
    崔振卿
    [J]. 甘肃地质学报, 2001, (01) : 69 - 74
  • [6] 祁连山区流域径流影响因子分析
    丁永建
    叶柏生
    刘时银
    [J]. 地理学报, 1999, (05) : 431 - 437
  • [7] 黑河出山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和趋势研究
    蓝永超
    康尔泗
    金会军
    张生才
    陈明征
    陈学林
    [J]. 冰川冻土, 1999, (01) : 49 - 53
  • [8] 黑河流域过去40a来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丁永健
    叶佰生
    周文娟
    [J]. 冰川冻土, 1999, (01) : 42 - 48
  • [9] 祁连山森林覆盖区河川径流组成与时空变化分析
    王金叶
    车克钧
    闰克林
    王艺林
    贺红元
    [J]. 冰川冻土, 1999, (01) : 59 - 63
  • [10]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分析
    王根绪
    曲耀光
    程国栋
    不详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7, (04) : 9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