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2010.04.24”特强沙尘暴特征分析

被引:35
作者
赵庆云 [1 ]
张武 [2 ]
吕萍 [2 ]
闭建荣 [2 ]
狄潇泓 [1 ]
黄建平 [2 ]
机构
[1] 兰州中心气象台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特强沙尘暴; 河西走廊; 动量下传; 对流不稳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全天空成像仪、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数值模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4月24日甘肃河西走廊的特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观测到沙尘至天空完全被沙尘遮蔽,仅仅只有2.5min;中西伯利亚—新疆北部的偏北大风携带着极地强冷空气入侵,造成了甘肃河西走廊的特强沙尘暴。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沙尘区域上空存在一个西风急流中心,其高度在200-250hPa之间,沙尘暴爆发时,风速增大到40m.s-1,高度降低,范围扩大。由急流中心向地面伸展的最大风速带将高空动量向下传播,引发了河西走廊的沙尘暴;南北风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50hPa以下,最大中心高度均位于400hPa附近,北风前锋到达之处,沙尘暴爆发;冷空气爆发时,首先造成地面气温的急剧下降,其次是700hPa和500hPa气温下降;地面热低压的强烈发展,一方面使气压梯度加大,另一方面导致边界层对流不稳定,二者的作用都增强了沙尘暴的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88 / 6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4.29”中国西北强沙尘暴数值模拟及螺旋度分析 [J].
许东蓓 ;
任余龙 ;
李文莉 ;
段海霞 ;
李忆平 ;
张培燕 ;
刘芳 .
高原气象 , 2011, (01) :115-124
[2]   各气象要素影响沙尘暴的方式和强度研究 [J].
李万源 ;
吕世华 ;
余晔 ;
董治宝 ;
沈志宝 ;
陈玉春 .
高原气象, 2010, 29 (04) :1058-1066
[3]   河西走廊东部“2008.5.2”强沙尘暴成因分析 [J].
钱莉 ;
杨金虎 ;
杨晓玲 ;
杨永龙 .
高原气象, 2010, 29 (03) :719-725
[4]   一次强沙尘暴和雪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及模拟分析 [J].
韩经纬 ;
沈建国 ;
孙永刚 ;
宋桂英 .
高原气象 , 2007, (05) :1031-1038
[5]   中蒙地区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 [J].
钱正安 ;
蔡英 ;
刘景涛 ;
柳中明 ;
李栋梁 ;
宋敏红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83-92
[6]   论特强沙尘暴(黑风)的物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J].
张强 ;
王胜 .
中国沙漠, 2005, (05) :675-681
[7]   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分型研究 [J].
刘景涛 ;
钱正安 ;
姜学恭 ;
郑明倩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4) :540-547
[8]   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 [J].
王式功 ;
王金艳 ;
周自江 ;
尚可政 ;
杨德保 ;
赵宗锁 .
地理学报, 2003, (02) :193-200
[9]   近47年中国沙尘暴气候特征研究 [J].
周自江 ;
王锡稳 ;
牛若芸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2) :193-200
[10]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J].
周秀骥 ;
徐祥德 ;
颜鹏 ;
翁永辉 ;
王建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2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