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的限度——“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

被引:18
作者
姜勇 [1 ]
戴乃恩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德国图宾根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大数据时代;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3.008
中图分类号
G40-03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近十多年来,"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不断受到学术界的追捧与褒扬,似乎唯有"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才是真研究,才是好研究。一时之间,以证据为基础的、迷恋大数据的教育研究成为了时代的呼声。我们主张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观点一,爱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教育研究是有人文情怀和爱的情感的,只用数据来说话的教育研究会成为一种"冷漠"的、"冰冷"的、"僵硬"的研究,缺乏精神追求与终极信仰,只有"活泼泼"的教育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彰显生命关怀和人文情怀的。因此,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我们主张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在关系上要有"相遇"的过程。观点二,思是人的存在的重要可能。追求"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往往迷恋于各种大数据的挖掘、积累,执迷于各种数理统计模型和数据的运算与建模,操持于数据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却缺乏教育研究的本真的"思",缺少对教育价值的理性探讨,缺失对教育思想的探求与寻绎,从而将教育研究带入只见数据而缺乏原创思想的"无思"的境地。观点三,信仰是人的存在的重要支柱。教育研究不只是运用数据和"证据"来说话,它更重要的是研究者用心来说话,用情感来说话,用自己一生的信念来说话,所以,信仰问题才是困扰很多教育研究的大问题。没有敬畏、虔诚、执着的信念与信仰,研究者很难真正爱上教育研究,也很难从千变万化的数据中寻找到教育的规律与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170 +1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论教育科学研究的信仰危机 [J].
王小溪 .
当代教育科学, 2011, (07) :9-11
[3]   实证主义的现代性迷误——马尔库塞实证主义批判的现代性启示 [J].
马举魁 ;
张和平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7 (05) :103-109
[4]  
教育是精神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探析[J]. 邝红军.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9(03)
[5]  
教育是精神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探析[J]. 邝红军.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9 (03)
[6]   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爱因斯坦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 [J].
曹志平 ;
文祥 .
河池学院学报, 2009, 29 (04) :1-5
[7]   论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启蒙批判早期进路研究 [J].
马俊领 ;
刘卓红 .
广西社会科学, 2008, (11) :42-45
[8]   论社会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J].
范会芳 ;
蒋超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4) :38-41
[9]   从狄尔泰到韦伯——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 [J].
李小方 .
社会学研究, 1988, (01) :78-89
[10]  
思的经验[M]. 人民出版社 , (德) 海德格尔,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