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感染性腹泻流行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广西2002-2007年感染性腹泻疫情统计报表、疫情处理记录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2002-2007年广西感染性腹泻共报告病例154 743例,年均发病率为52.89/10万。其中散发病例149 814例,占总病例数的96.81%。发病高峰在冬季,9-12月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为12月(6年间12月总病例数20 515例,月均发病率7.01/1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6年间共有96 951例,占总病例数的62.65%。死亡病例中2岁以下儿童72例,占84.71%。2004-2007年疫情暴发分别为14起(1073例)、18起(938例)、24起(1492例)及20起(1065例)。9月疫情最多(20起)。学校疫情37起,占疫情总数的48.68%,村屯疫情32起,占42.10%。在学校疫情中27起(72.97%)发生在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学校。60%的学校疫情与饮用水污染有关。疫情检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变形杆菌、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等。结论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仍然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新的流行规律及特点;导致暴发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防治策略及方法应不断加强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