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6
作者
雷军 [1 ]
张利 [2 ]
刘雅轩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分异; 乌鲁木齐; 街道尺度;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4.06.024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1407 ;
摘要
利用分街道(乡、镇)一级人口普查和调查数据,分析了2011年乌鲁木齐城区人口密度、流动人口、老龄人口、不同学历人口、不同职业、行业人口等主要社会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运用信息熵、分异指数模型测算1982年、2000年和2011年3个时间截点城市各社会要素的分异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主要体现在居民职业既经济状况的差异上,教育水平等其他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空间分异相对较小。1982-2011年的30 a间,除哈萨克族人口、回族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等部分指标外,其他指标的空间分异程度呈上升趋势。与相关社会指标的分异度值介于0.6~0.8之间的北美发达国家相比,乌鲁木齐的社会空间分异度相对较低,也低于北京、南京等国内主要案例城市,且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整体向着更加有序的方向演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291 / 130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王兴中等著, 2000
[12]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ities in the Third World[J] . MICHAEL PACIONE.Geography . 2001 (3)
[13]  
Models of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in Cities of the Developed World[J] . MICHAEL PACIONE.Geography . 2001 (2)
[14]  
Social Area Analysis: a British Study[J] . D.T. Herbert.Urban Studies . 1967 (1)
[15]  
Ec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Indices: A Methodological Analysis[J] . Calvin F. Schmid,Kiyoshi Tagashira.Demography . 1964 (1)
[16]  
The Shevky-Bell Social Areas: Confirmation of Results and a Reinterpretation[J] . Social Forces . 1961 (2)
[17]   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从业人员的社会空间分异 [J].
魏立华 ;
丛艳国 ;
李志刚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7, (04) :407-417
[18]   转型时期广州市社会区分析 [J].
周春山 ;
刘洋 ;
朱红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46-1056
[19]   近15a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扩展动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J].
黄粤 ;
陈曦 ;
包安明 ;
马勇刚 .
冰川冻土, 2006, (03) :364-370
[20]   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分析 [J].
宣国富 ;
徐建刚 ;
赵静 .
地理研究, 2006, (03) :52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