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自由来稿的文字复制状况分析

被引:7
作者
李家永 [1 ,2 ]
耿艳辉 [1 ,2 ]
张戈丽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资源科学》编辑部
关键词
文字复制率; 科技期刊; 学术不端; 文献检测系统; 资源科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32 [编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从2009年1月起,《资源科学》编辑部开始使用清华同方研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自由来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刊来稿的文字复制率分布具有稳定性特征,复制率≤5%的稿件占1/2强,≤20%的约占3/4,≥50%的高复制率稿件多为作者自抄、重复发表或一稿多投,严格意义上的抄袭只是少数,并且不同机构投送的稿件差别显著。两年多来的应用实践说明,AMLC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检索工具,但复制与抄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宜简单地用复制率评判论文的抄袭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56 / 2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 [J].
谭华 ;
崔洁 .
编辑学报, 2010, (02) :153-155
[2]   学界抄袭日常化之后 [J].
张鸣 .
廉政瞭望, 2010, (03) :68-68
[3]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数据分析 [J].
吉家友 .
中国出版, 2010, (04) :27-29
[4]   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以“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为例 [J].
史成娣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4 (04) :82-84
[5]   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J].
孔琪颖 ;
蔡斐 ;
张利平 ;
徐晓 .
编辑学报, 2009, 21 (06) :544-546
[6]   学生视野下的论文抄袭现象剖析 [J].
胡文敏 .
石油教育, 2009, (02) :91-93
[7]   一种基于段落词频统计的论文抄袭判定算法 [J].
赵俊杰 ;
胡学钢 .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 19 (04) :231-233+238
[8]   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 [J].
吴昕 .
中州学刊, 2008, (05) :289-291
[9]   基于篇章结构相似度的复制检测算法 [J].
金博 ;
史彦军 ;
滕弘飞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01) :125-130
[10]   抄袭论文识别研究与进展 [J].
史彦军 ;
滕弘飞 ;
金博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 (01)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