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肉牛采食行为检测方法

被引:16
作者
周雅婷
许童羽
陈春玲
周云成
姜美羲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
关键词
采食行为; 陀螺加速度计; 蓝牙; 传感器; BP神经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23 [牛]; TP183 [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解决肉牛采食行为识别问题,利用集陀螺加速度计和蓝牙模块为一体的传感器节点采集肉牛的行为姿态数据并通过蓝牙轮询组网模式将数据无线传输到PC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对采集的肉牛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识别肉牛采食行为。选用40头健康处于育肥期的西门塔尔肉牛样本(体重约385kg,舍饲,每天饲喂2次,可自由饮水),分为2组,其中30头为试验组,用松紧带在肉牛颞窝部位佩戴传感器节点;另外10头为对照组,不佩戴传感器,用于比较肉牛是否因佩戴节点而有异常反应。同时在肉牛限位栏的前方安装监控摄像头,记录肉牛的行为信息,以作为后期数据处理依据。试验记录的原始数据包括X、Y、Z三个轴的加速度、角度以及角速度的九个变量值、数据采集的时间(s)以及节点内部温度。结果表明:肉牛采食行为检测系统能够快速采集和传输肉牛采食信息,系统工作稳定。传感器节点体积大小合适,对肉牛采食行为没有任何影响,肉牛基本没有应激反应。说明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实现对肉牛采食行为的识别,能够分类出肉牛两种不同的行为状态。根据对采集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取出了肉牛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值,并选择了合适的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BP神经网络分类的肉牛的采食行为,其正确率为99.04%。
引用
收藏
页码:752 / 7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BP神经网络的研究分析及改进应用.[D].李友坤.安徽理工大学.2012, 12
[2]  
奶牛采食量自动检测仪的研制.[D].田富洋.山东农业大学.2006, 11
[3]   Classification of sows' activity types from acceleration patterns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models [J].
Cornou, Cecile ;
Lundbye-Christensen, Soren .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0, 72 (02) :53-60
[4]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classifying the behaviour of a herd of animals using classification trees [J].
Nadimi, E. S. ;
Sogaard, H. T. ;
Bak, T. .
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08, 100 (02) :167-176
[5]  
Classifying sows’ activity types from acceleration patterns.[J]..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2007, 3
[6]   Prevalence of claw disorders in Dutch dairy cows exposed to several floor systems [J].
Somers, JGCJ ;
Frankena, K ;
Noordhuizen-Stassen, EN ;
Metz, JHM .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3, 86 (06) :2082-2093
[7]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FOR CLASSIFICATION OF REMOTELY-SENSED MULTISPECTRAL IMAGERY [J].
PAOLA, JD ;
SCHOWENGERDT, R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5, 16 (16) :3033-3058
[8]   奶牛个体采食量测定仪的设计与试验 [J].
吴洪宇 ;
王晓帆 ;
张永根 .
饲料工业, 2015, 36 (19) :57-61
[9]   基于MPU6050传感器的哺乳期母猪姿态识别方法 [J].
闫丽 ;
沈明霞 ;
姚文 ;
陆明洲 ;
刘龙申 ;
肖安磊 .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 (05) :279-285
[10]   基于ZigBee的奶牛采食量自动记录仪 [J].
刘文博 ;
王涛 ;
刘勇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4, (10) :7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