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雪深和雪压的分布及其55年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10
作者
符传博 [1 ,2 ]
丹利 [1 ]
吴涧 [2 ]
魏荣庆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
关键词
雪深; 雪压; 气温; 降水; 日照时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主要使用新疆地区10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新疆地区雪深和雪压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积雪多年平均表现为北部多于南部,其中雪深和雪压最大值出现在新疆北部,数值分别为10 cm和10 g/cm2.新疆积雪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其中2月份积雪最大,雪深和雪压分别为9.2 cm和5.4 g/cm2.冬季雪深和雪压最大值出现在新疆北部,到了春季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新疆积雪的55年来的年际变化主要经历了较大幅度下降,而后呈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过程,其中20世纪60年代是积雪最小的时期,呈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趋势在冬季更为明显.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发生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之间,其中年平均雪深和雪压的下降分别为2.53 cm和2.34 g/cm2,冬季相应分别为4.41 cm和3.6 g/cm2.对气象影响因子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降水量表现为从西北向东部逐渐减小的特征,且和积雪成正的空间相关关系,其中冬季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2(雪深)和0.56(雪压).地面气温的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型,而且和积雪成负的空间相关关系,55年平均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47(雪深)和-0.35(雪压).55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型,东部最高能达到9.4hour/day.气象影响因子的年际变化趋势表明,降水量和年平均地面气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降水的增长率达到了1.36 mm·(10a)-1 ,年平均日照时数在60年代以后表现为明显下降的趋势.时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雪深和雪压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关系,与地面气温和日照时数成负相关关系,其中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401(雪深)和0.493(雪压),均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9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基于台站降水资料对不同空间内插方法的比较 [J].
冯锦明 ;
赵天保 ;
张英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261-277
[12]   AMSU资料监测新疆雪盖范围的初步应用 [J].
陈爱军 ;
刘玉洁 ;
杜秉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6) :759-767
[13]   新疆40a来气温、降水和沙尘天气变化 [J].
何清 ;
杨青 ;
李红军 .
冰川冻土, 2003, (04) :423-427
[14]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 [J].
薛燕 ;
韩萍 ;
冯国华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3, (02) :127-130
[15]   新疆近50a来的气温和蒸发变化 [J].
苏宏超 ;
魏文寿 ;
韩萍 .
冰川冻土, 2003, (02) :174-178
[16]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J].
宋连春 ;
张存杰 .
冰川冻土, 2003, (02) :143-148
[17]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J].
于淑秋 ;
林学椿 ;
徐祥德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1) :9-18
[18]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气候特征分析 [J].
董文杰 ;
韦志刚 ;
范丽军 .
高原气象, 2001, (04) :402-406
[19]   1988~1998年北半球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杨修群 ;
张琳娜 .
大气科学, 2001, (06) :757-766
[20]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 [J].
韦志刚 ;
董文杰 ;
惠小英 .
气象学报, 2000, (02) :2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