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角度下的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格局研究(1961年~2015年)

被引:5
作者
孔锋 [1 ,2 ,3 ,4 ]
吕丽莉 [1 ,2 ]
方建 [5 ]
张黎黎 [2 ]
王卓妮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5]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霾天气; 多时间尺度; 月际变化; 周变化; 时空格局; 城市化; 中国;
D O I
10.19603/j.cnki.1000-1190.2017.03.016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2 474个站点数据,从年际、月际和周际变化角度,利用线性趋势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多种方法,计算了1961年2015年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在波动中呈"先上升(1961年1980年)-后平稳(1981年2000年)-再迅速上升(2001年2015)"的三段式变化特征.在月际尺度上,1~12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U"型分布,且所有月份的平均霾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周际尺度上,中国年均霾日数从周一到周日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特征,但变化幅度不大.1961年2015年中国周一到周日的平均霾日数均呈一致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变化趋势呈"东南增加显著-西北增加不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年代际年均霾日数随年代推移逐渐从负距平演变为正距平.不同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1月和12月份年均霾日数达到2.7d/a以上的地区分布较广,其它月份分布范围则相对较小.1961年2015年周一到周日的年均霾日数超过4.5d/a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西和陕西地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星期的年均霾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变化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70 / 377+388 +3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D].陈宇.浙江大学.2016, 08
[2]  
北京地区雾霾气象因子分析及判别标准的改进.[D].孙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01
[3]  
An Asian emission inventory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sources for the period 1980–2020.[J].Ohara T.;Akimoto H.;Kurokawa J.;Horii N.;Yamaji K.;Yan X.;Hayasaka T..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 100
[4]   河北省雾霾波动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 [J].
于文金 ;
吴雁 ;
黄亦露 ;
于步云 ;
谢涛 ;
邱新发 ;
付杰 .
大气科学学报, 2016, 39 (04) :554-561
[5]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J].
张兴坤 ;
张吉光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 (08) :82-85
[6]   2015/2016年强厄尔尼诺过程及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 [J].
翟盘茂 ;
余荣 ;
郭艳君 ;
李庆祥 ;
任雪娟 ;
王亚强 ;
徐文慧 ;
柳艳菊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16, 74 (03) :309-321
[7]   西安市雾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韩浩 ;
解建仓 ;
姜仁贵 ;
柴立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 38 (05) :73-76+81
[8]   2015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J].
廖要明 ;
王凌 ;
王遵娅 ;
叶殿秀 ;
周兵 ;
侯威 ;
王有民 ;
朱晓金 ;
黄大鹏 ;
赵珊珊 ;
钟海玲 ;
王阳 ;
李莹 ;
姜允迪 ;
曾红玲 .
气象, 2016, 42 (04) :472-480
[9]   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雾日与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郭婷 ;
朱彬 ;
康志明 ;
桂海林 ;
康汉青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4) :961-969
[10]   华北黄淮地区冬季雾和霾的时空气候变化特征 [J].
尹志聪 ;
王会军 ;
郭文利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 45 (05) :64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