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雾日与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8
作者
郭婷 [1 ]
朱彬 [1 ]
康志明 [2 ]
桂海林 [3 ]
康汉青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江苏省气象局
[3]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雾; 霾; 气候变化; 城市化; 空气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0~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区域雾和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雾、霾分布不均匀,雾日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中部沿海地区、安徽省黄山地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霾日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南京、杭州、合肥、衢州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时间变化上,城市化水平高的大城市年雾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减少趋势;城市化水平低的小城市年雾日数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下降时间滞后于大城市.大城市雾日月平均分布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小城市雾日月平均分布呈双峰型特征,即春季和冬季较多.大城市和小城市年平均霾日数一直呈增加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之后差距变大.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导致的温度上升,空气污染加剧导致的气溶胶增加,是造成长江三角洲雾日、霾日不同变化特征的原因,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复杂,值得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61 / 9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1960—2012年西安地区雾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 [J].
王珊 ;
修天阳 ;
孙扬 ;
孟小绒 ;
徐军昶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1) :19-26
[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史军 ;
崔林丽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12) :2113-2122
[3]   长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9年灰霾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J].
刘晓慧 ;
朱彬 ;
王红磊 ;
张恩红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11) :1929-1936
[4]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J].
孙彧 ;
马振峰 ;
牛涛 ;
付如友 ;
胡俊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3) :397-406
[5]   长江三角洲近51年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闫俊 ;
江俊杰 .
广东气象, 2012, 34 (05) :29-34
[6]   A study of surface humidity changes in china during the recent 50 years [J].
Song Yafang ;
Liu Yanju ;
Ding Yihui .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2, 26 (05) :541-553
[7]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J].
赵普生 ;
徐晓峰 ;
孟伟 ;
董璠 ;
何迪 ;
石庆峰 ;
张小玲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1) :31-36
[8]   福州区域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叶光营 ;
吴毅伟 ;
刘必桔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 (10) :114-119
[9]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
[10]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J].
崔林丽 ;
史军 ;
杨引明 ;
李贵才 ;
范文义 .
地理研究, 2008, (04) :77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