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9年灰霾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30
作者
刘晓慧 [1 ]
朱彬 [1 ]
王红磊 [1 ]
张恩红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广东省气象信息中心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灰霾; 干消光系数; 能见度; AP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38个观测站1980~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2001~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近30年灰霾分布情况.计算了观测站点的消光系数并进行了两次订正,给出了其季均值和年均值分布情况,讨论了3个典型站(南京、杭州和合肥)的能见度与灰霾日数、干消光系数和AP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灰霾日数整体呈增长趋势,有71%的站点灰霾日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大于零.订正后的消光系数冬季高,夏季低.南京、杭州和合肥灰霾日数与干消光系数的增长趋势一致,在霾日,南京、杭州和合肥三地,能见度与API呈负相关,其相关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929 / 19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南京3类不同大气污染过程下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特征研究.[J].张秋晨;朱彬;苏继峰;王红磊;.环境科学.2012, 06
[2]   南京市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J].
任雅斌 ;
苏继锋 ;
朱彬 ;
周韬 ;
来志刚 .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2, 4 (01) :6-10
[3]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J].
赵普生 ;
徐晓峰 ;
孟伟 ;
董璠 ;
何迪 ;
石庆峰 ;
张小玲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1) :31-36
[4]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J].
朱佳雷 ;
王体健 ;
邢莉 ;
穆青 ;
周德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43-1950
[5]   浙江城市区域灰霾天气的长期变化 [J].
牛彧文 ;
顾骏强 ;
浦静姣 ;
李文娟 ;
吴金生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6) :807-812
[6]   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质国内外研究进展 [J].
刘新罡 ;
张远航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6) :808-816
[7]   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及其时空特征 [J].
史军 ;
吴蔚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09) :1029-1036
[8]   秸秆焚烧导致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严重空气污染过程的分析 [J].
朱彬 ;
苏继锋 ;
韩志伟 ;
尹聪 ;
王体健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5) :585-592
[9]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陈欢欢 ;
吴兑 ;
谭浩波 ;
李菲 ;
范绍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147-155
[10]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J].
高歌 .
地理学报, 2008, (07) :76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