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民勤实验点夏季沙丘CO浓度变化

被引:1
作者
赵景波 [1 ,2 ]
邵天杰 [1 ]
郁科科 [1 ]
李恩菊 [1 ]
成爱芳 [1 ]
孟静静 [1 ]
董治宝 [1 ,3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沙丘CO2浓度; 昼夜变化规律; CO2深度变化; CO2释放;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2 [大气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02 ;
摘要
为查明腾格里沙漠沙丘CO2浓度和昼夜变化规律,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在2009年夏季对腾格里沙漠西南部的民勤沙丘CO2浓度变化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深度沙丘CO2浓度变化。研究得出:所有实验点CO2浓度在深度上的变化与通常观测的不同,2m和4m处的CO2浓度都比1m处的大;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大于半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而半固定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又大于流动沙丘的昼夜CO2浓度累积值;沙丘白天CO2浓度累积值高于夜间;在极端干旱的腾格里沙漠西南部,不论是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还是流动沙丘,CO2浓度在一昼夜内也具有清楚的变化规律,即从当日09:00左右到次日09:00点左右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但CO2浓度升降相对于大气温度的升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1~3h;沙丘CO2浓度和大气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决定CO2昼夜浓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在极端干旱的民勤沙漠区,各类沙丘沙层中的CO2浓度都明显高于空气CO2浓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68 / 13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J].
刘洪升 ;
刘华杰 ;
王智平 ;
徐明 ;
韩兴国 ;
李凌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4) :51-60
[2]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区分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夜晚碳通量 [J].
孙伟 ;
David Williams .
湿地科学, 2008, (02) :271-277
[3]   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 [J].
葛全胜 ;
戴君虎 ;
何凡能 ;
潘嫄 ;
王梦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2) :197-210
[4]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J].
李俊 ;
于强 ;
孙晓敏 ;
同小娟 ;
任传友 ;
王靖 ;
刘恩民 ;
朱治林 ;
于贵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210-223
[5]   青藏高原典型寒冻土壤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 [J].
王一博 ;
王根绪 ;
程玉菲 ;
李元寿 .
冰川冻土, 2006, (05) :633-641
[6]   水稻土基底呼吸与CO2排放强度的日动态及长期不同施肥下的变化 [J].
郑聚锋 ;
张旭辉 ;
潘根兴 ;
李恋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85-494
[7]   开垦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李月梅 ;
王跃思 ;
曹广民 ;
杜岩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6) :59-65+131
[8]   土壤温室气体昼夜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J].
秦小光 ;
蔡炳贵 ;
吴金水 ;
王国安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5, (03) :376-388
[9]   能源合理利用与CO减排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郎一环 ;
王礼茂 ;
王冬梅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4) :28-34
[10]   中国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特征的实验研究 [J].
王庚辰 ;
杜睿 ;
孔琴心 ;
吕达仁 .
科学通报, 2004, (07) :69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