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祁连槽区的地史演变

被引:5
作者
赵凤游
机构
[1] 甘肃省地质局区调队
关键词
北祁连; 晚奥陶世; 奥陶纪; 层位; 祁连运动; 广西运动; 中寒武统; 沉积厚度; 地层厚度; 沉积中心; 喷发岩; 下古生界; 灰岩; 志留纪; 哥特兰纪; 晚寒武世; 寒武纪; 岩相变化; 地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北祁连槽区的范围是指托赖南山、大通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包括现今的河西走廊、走廊南山及托赖山,在早古生代时是极为活跃的一个带状沉陷区。在长达千余公里的窄狭的地区里,下古生界厚度巨大、岩相建造十分复杂、海相喷发岩异常发育、地壳运动相当剧烈。这里是我国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槽区。该区的地史演变,曾经而且正在引起许多中外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尽管作者在另文中曾作过概略的阐述,仍感有必要根据已有的调查资料较为细致地深入地对这个槽区的地史发展程序作进一步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