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60
作者
罗霞 [1 ]
王青 [1 ]
周联 [1 ]
董燕 [1 ]
江益平 [1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免疫研究室
关键词
吐温-80; 中药注射剂; RBL-2H3细胞; 过敏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6 [中药品];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吐温-80含量不同的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40、20、10、2、1、0.2、0.1、0.05mg/mL)的吐温-80溶液,之后加中性红染液,计数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各组及对照组的脱颗粒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组胺的释放量;测定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2种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加入2种注射液各组细胞释放组胺的量。结果:中性红染色实验显示吐温-80可导致RBL-2H3细胞脱颗粒,表现为肥大细胞体积变大,内有空泡产生;浓度为40、20、10、2、1、0.2、0.1mg/mL的吐温-80溶液各组和RPMI1640对照组导致细胞的脱颗粒百分率分别为(57.38±0.47)、(32.54±2.33)、(21.74±0.72)、(16.96±0.26)、(11.40±1.70)、(9.71±0.26)、(7.22±0.15)和(1.51±1.3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浓度为40、20、2、1、0.2mg/mL的吐温-80溶液各组和RPMI1640对照组致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分别为(52.44±1.53)、(18.91±0.77)、(7.50±1.82)、(6.65±0.20)、(6.15±0.27)和(0.35±0.06)%,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引起RBL-2H3细胞释放组胺的量也不同;当吐温-80溶液浓度为20~0.1mg/mL时,RBL-2H3细胞脱颗粒百分率、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及其释放组胺的量均与吐温-80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r=0.9862,r=0.9849,r=0.9740)。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分别为(0.086±0.004)和(0.070±0.008)mg/mL,2种注射液对RBL-2H3细胞的IC50分别为(57.4±1.2)、(1.0±0.2)μL/mL,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组组胺释放量分别为(2.39±0.01)和(1.87±0.00)ng/mL。结论:吐温-80可引起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RBL-2H3细胞组胺的释放量与中药注射剂中吐温-80的含量有关;中药注射剂中所含的吐温-80可能与过敏反应的发生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吐温-80引起动物类过敏反应的原因初步探索 [J].
孙立 ;
刘晓萌 ;
王欣 ;
齐卫红 ;
沈连忠 ;
李波 .
毒理学杂志, 2007, (04) :322-322
[2]   凝血因子制品中Tween-80残留量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J].
田庆才 ;
李晓红 ;
毕艳 .
中国输血杂志, 2005, (04) :308-309
[3]   关注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 [J].
郑策 ;
梅丹 ;
王兰 ;
李大魁 ;
汤光 .
中国药学杂志, 2005, (09) :644-649
[4]  
Contact sensitivity to tween 80 in a child. Lucente P,Iorizzo M,Pazzaglia M. Contact Dermatitis . 2000
[5]   凝血因子制品中Tween-80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J].
沈琦 ;
陈继亭 ;
刘大英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1999, (02) :111-113
[6]  
药剂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南京药学院 主编, 1978
[7]   含吐温-80中药注射液对犬致过敏的研究 [J].
何永亮 ;
易勇 ;
王红星 ;
闫志锋 ;
不详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5, (01) :55-56
[8]   吐温80对黄连中小檗碱提取率的研究 [J].
徐艳 ;
杭天娇 .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03) :672-674
[9]  
Effect of a surfactant,Tween80,on the formation and secretion of chylomicrons in the rat. Daher CF,Baroody GM,Howland R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