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动与地震耦合作用下建筑物灾变分析

被引:41
作者
刘书贤 [1 ,2 ]
魏晓刚 [1 ]
张弛 [1 ]
麻凤海 [3 ]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采动损害; 抗震性能; 波动; 抗变形隔震; 灾害控制;
D O I
10.13247/j.cnki.jcumt.2013.04.003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根据煤矿采动区特有的开采沉陷变形、地震耦合效应和采动区复杂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从采动损害与震害耦合角度深入分析建筑物灾变过程的演化机制,基于地震工程学和开采沉陷学的原理,建立煤矿采动损害与震害的耦合作用模型和建筑物的运动方程,量化分析了采动区开采沉陷变形和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结果表明:在煤矿采动附加应力作用下,建筑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次生损伤;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损伤会逐渐积累演化,由此严重威胁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隔震技术的采动区半主动双重保护装置减震分析 [J].
刘书贤 ;
魏晓刚 ;
刘魁星 ;
谭广柱 ;
张慧莹 .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 28 (04) :1-5
[2]   采动区地震—开采沉陷变形对建筑耦合作用 [J].
刘书贤 ;
刘书会 ;
魏晓刚 ;
魏亚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S1) :92-94
[3]   建筑物下采煤研究进展 [J].
谭志祥 ;
邓喀中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 (04) :485-488
[4]   高压输电线路下采煤防护措施探讨 [J].
查剑锋 ;
郭广礼 ;
狄丽娟 ;
刘丙方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5, (01) :112-114
[5]   采动区建筑物地基、基础和结构协同作用模型 [J].
谭志祥 ;
邓喀中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4, (03) :30-33
[6]   采动区铁路桥沉陷加固治理 [J].
于广云 ;
夏军武 ;
王东权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 (01) :62-64
[7]   我国村庄下采煤的回顾与展望 [J].
王金庄 ;
郭增长 .
中国煤炭, 2002, (05) :28-31+4
[8]  
采动与地震共同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过程研究[D]. 张春礼.青岛理工大学 2009
[9]  
工程波动理论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廖振鹏著, 2002
[10]  
框架结构抗变形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夏军武,郭广礼,王守祥,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