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被引:15
作者
赵冉 [1 ,2 ]
孙军 [1 ]
白洁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浮游植物; 长江口; 群集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6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30′N~32°30′N,121°E~123°30′E)39个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13~59.69个/mL之间,平均为4.39个/mL,主要优势物种为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和骨条藻Skeletonema spp.,调查区两个细胞丰度密集区分别出现在靠近口门以及外海水域。浮游植物细胞在20m层出现最大值。调查区两个典型断面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分别由骨条藻和圆海链藻所刻画。固氮蓝藻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主要出现在调查区东部水域表层。根据浮游植物物种和细胞丰度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存在调查区东部与近岸2个浮游植物分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04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J].
栾青杉 ;
孙军 ;
宋书群 ;
沈志良 .
海洋科学进展, 2008, (03) :364-371
[2]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J].
吴玉霖 ;
傅月娜 ;
张永山 ;
蒲新明 ;
周成旭 .
海洋与湖沼, 2004, (03) :246-251
[3]   2001/200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 [J].
孙军 ;
刘东艳 ;
宁修仁 ;
刘诚刚 .
海洋与湖沼, 2003, (05) :519-532
[4]   长江口3个不同生态系的浮游植物群落 [J].
王金辉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422-428
[5]   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附视频 [J].
孙军 ;
刘东艳 .
海洋与湖沼, 2002, (03) :271-286
[6]   一种海洋浮游植物定量研究分析方法——Utermhl方法的介绍及其改进 [J].
孙军 ;
刘东艳 ;
钱树本 .
黄渤海海洋, 2002, (02) :105-112
[7]   长江口浮游植物生态研究 [J].
徐兆礼 ;
白雪梅 ;
袁骐 ;
蒋玫 ;
顾新根 .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S1) :52-54
[8]   长江口羽状锋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J].
顾新根,袁骐,杨蕉文,华棣 .
中国水产科学, 1995, (01) :1-15
[9]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全过程调查报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细胞形态研究 [J].
沈竑 ;
洪君超 .
海洋与湖沼, 1994, (06) :591-595+688
[10]   东海陆架区的甲藻 [J].
李瑞香 ;
毛兴华 .
东海海洋, 1985, (01) :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