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APD技术对湖北钉螺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刘蓉
牛安欧
李莉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湖北武汉
[3] 湖北武汉
关键词
湖北钉螺; 遗传变异; RAPD; 种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83.24 [];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摘要
目的 对中国不同自然隔离群的湖北钉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 ,并为种下分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对中国 9省 17地的湖北钉螺进行PCR扩增 ,并根据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带型 ,计算各地域株间的遗传距离 ,根据遗传距离绘制系统进化树。 结果 各地域株标本PCR产物均呈多态性 ,其中台、闽与中国大陆其余地域株钉螺遗传距离为 0 .14 83~ 0 .3 10 2 ;滇、川两个地域株间为 0 .13 95 ,此两株与长江中下游各地域株遗传距离达 0 .12 66~ 0 .3 10 2 ,与闽、台株为 0 .1898~ 0 .2 2 3 5 ;湖区型与平原水网型湖北钉螺的遗传距离为 0 .0 5 89~0 .1872 ;山丘型与湖区型及平原水网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3 2 6~ 0 .3 10 2 ;湖北省内各地域株遗传距离为 0 .0 42 1~0 .2 44 1。 结论 应用RAPD技术为可将湖北钉螺分为 6类 :①闽、台地域株 ;②滇、川地域株 ;③湖北荆门、阳新、武汉、钟祥、沙市、石首、松滋 (包括松滋河及庙河上下游的钉螺 ) ,赤壁 (车埠 )、赣、沪、皖地域株 ;④湖南地域株 ;⑤湖北应城地域株 ;⑥湖北赤壁 (大田畈 )地域株。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微卫星锚定PCR研究湖北钉螺的遗传变异 [J].
牛安欧 ;
熊衍文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2, (04) :42-45
[2]   湖北省庙河地区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差异的研究 [J].
石朝辉 ;
邱持平 ;
夏明仪 ;
冯正 ;
George M.Davis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01)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