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体系解析与模式选取

被引:6
作者
王温鑫 [1 ]
金晓斌 [1 ,2 ]
赵庆利 [3 ]
杨晓艳 [3 ]
项晓敏 [1 ]
周寅康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建后管护; 体系; 模式; 要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的内涵,构建建后管护的要素结构框架。基于不同管护模式特点,通过案例对备选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突变级数评价法。研究结果:(1)建后管护体系包括管护主体、管护客体与管护环境三大要素;(2)建后管护依据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管护、集体管护与个体管护等模式;(3)采用突变模型,从区域条件、工程条件、参与者条件等方面对建后管护模式适用性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具体项目的管护模式选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农用地整治建后管护是对土地资源、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的综合管理,是保障效益长效发挥的关键,具体实践中应基于实际情况,选取相宜的管护模式,以推进建后管护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供需研究.[D].张海鑫.华中农业大学.2013, 02
[2]  
基于突变理论控制模型的应用与研究.[D].汪贤锋.电子科技大学.2012, 01
[3]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D].丁琳.山东大学.2010, 10
[4]   农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模式的绩效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J].
李金玉 ;
杨钢桥 ;
赵微 ;
汪文雄 .
资源科学, 2016, 38 (09) :1711-1722
[5]   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建后管护的意愿与行为转化研究:以河南邓州的调查为例 [J].
赵微 ;
周惠 ;
杨钢桥 ;
李金玉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03) :55-62
[6]   “结构—行为—绩效”框架下农地整理的管护绩效研究 [J].
赵微 ;
吴诗嫚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6, (02) :249-256
[7]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判断和思考 [J].
赵宇 .
党的文献, 2015, (06) :24-30
[8]   农村土地整治后期管护探讨:基于文献的评述 [J].
林超 .
科学·经济·社会, 2015, 33 (03) :97-100
[9]   标杆管理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效率测度研究 [J].
汪文雄 ;
李敏 ;
杨钢桥 ;
赵微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4) :75-84
[10]   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 [J].
冯应斌 ;
杨庆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1) :17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