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FIB-R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
作者
李强
刘晓林
张郁文
机构
[1]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蚌埠
[3] 安徽蚌埠
关键词
脑梗死;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活化; 纤维蛋白原受体;
D O 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05.06.011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irculating activated platelets,CAP)的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receptor,FIB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名正常人、20例有血栓形成倾向和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的表达量。结果:有血栓形成倾向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FIBR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FIBR能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对脑梗死的预测、治疗、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急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现状 [J].
王薇 ;
张茁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5, (04) :189-192
[2]   脑梗塞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 [J].
唐方 ;
徐朝义 ;
刘晓平 ;
张峻梅 ;
刘凯 ;
梁河涛 .
华西医学, 2002, (02) :231-231
[3]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彭黎明 ;
杨菁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 (05) :214-217
[4]   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循环活化血小板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J].
王建中 ;
曹凌 ;
贺茂林 ;
袁家颖 .
中华医学杂志, 2000, (07) :15-18
[5]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J].
李珉珉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 (03) :53-55
[7]  
实用神经病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史玉泉, 2004
[8]  
神经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贾建平主编, 2001
[9]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刘泽霖等主编, 2000
[10]  
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 北京出版社 , 孟家眉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