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与南北地震构造带交汇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41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王立凤
王继军
陈小斌
赵凌强
肖骑彬
机构
[1]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龙门山构造带东北段; 大地电磁; 深部电性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P319 [地电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与南北地震构造带接触区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转化的接合部位之一.本文介绍了分别位于该区106°E东、西两侧的LMS—L3和DBS—L1两条大地电磁剖面的探测结果,两条剖面分别跨过了龙门山构造带东北段的青川段和宁强段.采用大地电磁相位张量分解技术对两条剖面上各测点的电性走向、二维偏离度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采用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TM模式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数据进行了二维联合反演.反演得到二维电性结构,在经度106°西侧LM-L3剖面的深部电性结构自北向南揭示出,西秦岭北缘、成县盆地北缘、康县(即勉略构造带)和平武-青川断裂带都表现为明显的电性梯度带,深部延伸可达几十公里;西秦岭造山带、碧口地块与龙门山构造带东北段3个构造单元整体表现为高电阻体、呈现往南叠合且角度逐渐变陡的趋势.在106°E西侧西秦岭造山带区域的深部存在壳内低阻层,而东侧区域表现为高电阻体,深部电性结构在106°E东、西两侧的差异与该区深部速度结构特征一致,东、西两侧深部结构差异可能是该区中强地震分布差异的深层原因.LMS-L3和DBS-L1两条剖面南段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揭示出龙门山构造带东北部的青川段和宁强段内的平武-青川断裂带具有明显不同的深部结构特征,平武青川断裂带在青川段为明显的电性梯度带,在宁强段不再表现为电性梯度带,而是完整的高电阻块体.汶川强余震向东北发展止于青川青木川附近,与平武青川断裂带延伸深度和向北东方向的延伸长度密切相关,同时高电阻块体的宁强段对汶川强余震东北发展起到了阻挡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94 / 260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Discussion of rupture mechanisms on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2008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J]. DENG QiDong1, CHEN GuiHua1 & ZHU AiLan2 1 National Center for Active Fault Studies,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2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9)
[2]   巴颜喀拉块体北和东边界大地震序列的关联性与2008年汶川地震 [J].
闻学泽 ;
杜方 ;
张培震 ;
龙锋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3) :706-716
[3]   大地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技术研究(二)——反演数据极化模式选择 [J].
蔡军涛 ;
陈小斌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1) :2703-2714
[4]   大地电磁资料精细处理和二维反演解释技术研究(一)——阻抗张量分解与构造维性分析 [J].
蔡军涛 ;
陈小斌 ;
赵国泽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0) :2516-2526
[5]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物性分布的分段特征 [J].
楼海 ;
王椿镛 ;
姚志祥 ;
李红谊 ;
苏伟 ;
吕智勇 .
地学前缘, 2010, 17 (05) :128-141
[6]   鄂尔多斯断块地壳电性结构 [J].
赵国泽 ;
詹艳 ;
王立凤 ;
王继军 ;
汤吉 ;
陈小斌 ;
肖骑彬 .
地震地质, 2010, 32 (03) :345-359
[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北段深部电性结构 [J].
王鑫 ;
詹艳 ;
赵国泽 ;
王立凤 ;
王继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03) :595-604
[8]  
Rupture process of the Wenchuan M8.0 earthquake of Sichuan, China: the segmentation feature[J]. ZHAO CuiPing1, CHEN ZhangLi2, ZHOU LianQing1, LI ZhiXiong1 & KANG Yin3 1Insitute of Earthquake Scienc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6, China;2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6, China;3Seism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70,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03)
[9]   汶川M8.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分段特征 [J].
赵翠萍 ;
陈章立 ;
周连庆 ;
李志雄 ;
康英 .
科学通报, 2009, (22) :3475-3482
[10]   龙门山构造带及汶川震源区的S波速度结构 [J].
胥颐 ;
黄润秋 ;
李志伟 ;
徐亚 ;
刘劲松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2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