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造山带韧性剪切系中—晚侏罗世运动学分析与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8
作者
陈鹏
施炜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南秦岭构造带; 宁陕断裂带; 安康断裂带;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中—晚侏罗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534.52 [侏罗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秦岭构造带为商丹缝合线以南的秦岭造山带部分。构造分析与同构造年代学研究证实该构造带内发育2条中—晚侏罗世区域性共轭韧性剪切带,即ENE向宁陕左旋韧性剪切带和NW向安康右旋韧性剪切带,其剪切变形年龄分别为169~162 Ma和178~163 Ma。通过对2条韧性剪切带的线理测量分析,反演其最大主压应力的方位约为NE向,与2条共轭韧性剪切带的钝角平分线一致,符合最大有效力矩准则。据此确定中一晚侏罗世秦岭造山带主要受控于NE-SW向区域性构造挤压作用,大致以秦岭造山带最狭窄部位(汉南一米仓山杂岩体)为界,其内部地块受ENE向与NW向共轭韧性剪切系控制,存在分别向西与向东的构造挤出活动。这一运动学模式可能代表了秦岭造山带中—晚侏罗世的主体变形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1]   秦岭花岗岩揭示的秦岭构造演化过程——秦岭花岗岩研究进展 [J].
卢欣祥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2) :102-103
[32]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 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9)
[33]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J].
李春昱 ;
王荃 ;
张之孟 ;
刘雪亚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0, (00) :11-19+130
[34]  
Maximum effective moment criterion and the origin of low-angle normal faults[J] . Yadong Zheng,Tao Wang,Mingbo Ma,Gregory.A. Davis.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2003 (2)
[35]  
Geologic framework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Qinling orogen, central China[J] . Qing-Ren Meng,Guo-Wei Zhang.Tectonophysics . 2000 (3)
[36]  
The future of failure: stress or strain?[J] . Juan Watterson.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199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