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特征

被引:11
作者
陈涵贞 [1 ,2 ]
苏德森 [1 ,2 ]
吕新 [1 ,2 ]
徐辉 [3 ]
林汝楷 [3 ]
江宝兴 [3 ]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2] 福建省重点公共实验室精密仪器农业测试实验室
[3] 武夷山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探讨常绿阔叶林关键区域土壤碳循环规律,在2010—2011年间,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剖面分布;分析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qMB)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较高,春季、冬季较低;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在G1(0~10cm)表层土壤含量明显高于G2(10~20cm)和G3(20~30cm),差异显著;而G2、G3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自上向下显著递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具有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东北过伐林区蒙古栎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研究 [J].
于洋 ;
王海燕 ;
雷相东 ;
张会儒 ;
赵琨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26 (02) :57-62
[3]   两种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J].
吴艺雪 ;
杨效东 ;
余广彬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658-663
[4]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进展 [J].
王国兵 ;
阮宏华 ;
唐燕飞 ;
何容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6 (01) :100-104
[5]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易氧化碳 [J].
徐侠 ;
王丰 ;
栾以玲 ;
汪家社 ;
方燕鸿 ;
阮宏华 .
生态学杂志, 2008, (07) :1115-1121
[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J].
宇万太 ;
姜子绍 ;
柳敏 ;
赵鑫 .
土壤通报, 2008, (02) :282-286
[7]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 [J].
徐侠 ;
陈月琴 ;
汪家社 ;
方燕鸿 ;
权伟 ;
阮宏华 ;
徐自坤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39-544
[8]   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J].
王光华 ;
金剑 ;
韩晓增 ;
刘居东 ;
刘晓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1275-1280
[9]   洞庭湖湿地有机碳垂直分布与组成特征 [J].
张文菊 ;
彭佩钦 ;
童成立 ;
王小利 ;
吴金水 .
环境科学, 2005, (03) :56-60
[10]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J].
李东坡 ;
武志杰 ;
陈利军 ;
朱平 ;
任军 ;
彭畅 ;
梁成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1334-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