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31
作者
施益强 [1 ,2 ]
王坚 [3 ]
张枝萍 [1 ]
机构
[1] 集美大学理学院
[2] 集美大学影像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空气污染; 空间分布; 影响因数; 空间相关性; 厦门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克里格插值与空间相关矩阵,研究厦门市SO2、NO2、PM10和PM2.5污染浓度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提取人口密度、道路面积比重、建设用地比重、地表温度及植被指数等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数据,划分研究区为生态区、居住区与工业区,定量评价了污染物浓度与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并识别出各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染浓度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工业区-居住区-生态区递减的空间特征,其主要受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的影响;SO2与除地表温度外的其他影响因数均有较强空间相关性,PM10和PM2.主要与道路面积比重、建设用地比重具有较强相关性,NO2则与道路面积比重的相关性最强,污染浓度与影响因数空间相关性呈现出工业区-居住区-生态区递增趋势;与按照行政区的划分相比,工业区、居住区、生态区的划分显得更为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5406 / 54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机理.[D].赵文慧.首都师范大学.2008, 03
[2]   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J].
周挺进 ;
黄娟 ;
张江山 ;
陈日耀 ;
陈震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 (02) :167-170
[3]   基于地统计学的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异性及气象因素分析 [J].
赵文慧 ;
宫辉力 ;
赵文吉 ;
唐涛 ;
唐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1) :2154-2163
[4]   厦门空气污染指数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J].
郑美秀 ;
周学鸣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3) :53-57
[5]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林长城 ;
王宏 ;
陈彬彬 ;
赵卫红 ;
洪荣林 ;
林文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9 (01) :79-83
[6]   1953—2008年厦门地区的灰霾天气特征 [J].
范新强 ;
孙照渤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5) :604-609
[7]   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 [J].
陈莉 ;
白志鹏 ;
苏笛 ;
游燕 ;
李华敏 ;
刘全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07) :685-691
[8]   杭州城市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J].
王伟武 ;
陈超 .
地理研究, 2008, (02) :241-249+481
[9]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J].
程承旗 ;
常鹏飞 ;
郭仕德 ;
林旭东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6) :243-246
[10]   基于GIS的兰州市大气污染空间分析 [J].
安兴琴 ;
马安青 ;
王惠林 .
干旱区地理, 2006, (04) :57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