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曾溅辉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昌平
关键词
地下水动力; 演化; 油气运移和聚集; 台北凹陷;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0.02.01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现今为重力水流盆地。台北凹陷可划分为胜北洼陷和丘东 -小草湖洼陷两个地下水流系统。区域地下水流向自北向南 ,北部山前构造带为地下水补给区 ,南部中央断裂带北缘为地下水排泄区。垂向上 ,地下水的连通性较好。台北凹陷自侏罗纪以来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地下水动力演化阶段。早期 (早侏罗世 -晚侏罗世 )为压实水流阶段 ,该阶段导致区内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均分布在生烃洼陷周围 ,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之内 ;中期 (早白垩世 -第三纪中新世 )为压实水流 -重力水流阶段 ,该阶段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和调整 ,并在压实水流与重力水流的混合带形成油气藏 ;晚期 (第三纪上新世至今 )为重力水流阶段 ,它导致沿区域地下水流运移方向 ,油水界面、油气藏充满度和含油气层段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 [J].
楼章华 ;
高瑞祺 ;
蔡希源 .
沉积学报, 1997, (04) :117-122
[2]  
吐哈盆地煤系油气田形成和分布.[M].吴涛;赵文智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古水文地质及其应用.[M].程汝楠编译;.地质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