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研究

被引:15
作者
刘贤赵 [1 ,2 ]
王渊 [1 ]
张勇 [1 ]
田艳林 [2 ]
王春芝 [2 ]
王志强 [1 ]
机构
[1] 不详
[2]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3] 不详
[4]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互动度; 黄河三角洲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构建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互动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200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滨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11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互动水平由一般互动发展型向中等互动发展型演进,但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在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的趋势,即较高水平的县(区)相对集中分布,但县(区)之间互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最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a dynamic model of tourism in Dominica[J] . Trista Patterson,Tim Gulden,Ken Cousins,Egor Kraev.Ecological Modelling . 2003 (2)
[12]   基于生态购买的西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J].
延军平 ;
徐小玲 ;
刘晓琼 ;
周立花 ;
张红娟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96-101
[13]   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证研究——以固阳县为例 [J].
郝慧梅 ;
任志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3) :134-137+159
[14]   定西市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机理研究 [J].
王淑强 ;
董锁成 ;
王新 ;
李宇 ;
吴玉萍 .
资源科学, 2005, (04) :106-111
[15]   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 [J].
张远 ;
李芬 ;
郑丙辉 ;
王西琴 ;
刘鸿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2) :53-56
[16]   脆弱生态环境指标库的建立及其定量评价 [J].
杨育武 ;
汤洁 ;
麻素挺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4) :46-49
[17]   论区域经济差距的衡量指标与测度方法 [J].
赵建新 .
经济地理, 1998, (03) :20-24+29
[18]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廖重斌.广州环境科学. 1996(01)
[19]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廖重斌.广州环境科学. 199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