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张棋 [1 ,2 ]
李忠武 [1 ]
曾光明 [1 ]
王亚梅 [1 ]
叶芳毅 [1 ]
梁红玲 [1 ]
机构
[1]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浏阳河流域; L-THIA土地利用; 非点源污染负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以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浏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2000、2005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并结合土壤普查图和降雨数据,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评估区域长期水文响应,采用相似流域的营养盐输出系数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从1986~2005年期间,林地和草地有向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业用地转化的趋势,其中农业用地由13.75%增加到20%左右,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分别由原来的1.34%和0.10%变为2.56%和0.80%,期间非点源污染敏感区面积不断扩大,污染负荷不断增加,TN由1986年的675.56 t增加到2005年的1 001.02 t,TP从15.52 t增加到了23.41 t。
引用
收藏
页码:377 / 3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地表水水环境特征研究——以浏阳河流域为例 [J].
方勇 ;
李忠武 ;
曾光明 ;
张硕辅 ;
张棋 ;
阳小聪 ;
袁清水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4) :85-89
[2]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J].
张秋玲 ;
陈英旭 ;
俞巧钢 ;
邓华 ;
田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8) :1886-1890
[3]   基于L-THIA模型的密云水库地区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J].
沈涛 ;
刘良云 ;
马金峰 ;
李存军 ;
王纪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5) :62-68
[4]   西笤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营养盐输出系数估算 [J].
李兆富 ;
杨桂山 ;
李恒鹏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1) :1-4+34
[5]   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特征 [J].
李恒鹏 ;
黄文钰 ;
杨桂山 ;
刘晓玫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2) :243-247
[6]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长周期水文效应及管理策略——以太湖上游地区蠡河流域为例 [J].
李恒鹏 ;
杨桂山 ;
刘晓玫 ;
万荣荣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450-455
[7]   Forecasting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t a watershed scale [J].
Tang, Z ;
Engel, BA ;
Pijanowski, BC ;
Lim, K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5, 76 (01) :35-45
[8]   Buffer zone versus whole catchment approaches to studying land use impact on river water quality [J].
Sliva, L ;
Williams, DD .
WATER RESEARCH, 2001, 35 (14) :3462-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