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地表水水环境特征研究——以浏阳河流域为例

被引:7
作者
方勇 [1 ]
李忠武 [1 ]
曾光明 [1 ]
张硕辅 [2 ]
张棋 [1 ]
阳小聪 [1 ]
袁清水 [1 ]
机构
[1]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湖南省水利厅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地表水; 水质评价; 污染指数;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07.04.026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选取浏阳河流域为例,根据近十年河流断面监测数据,采用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研究了该红壤丘陵区典型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土地利用和土壤特征等分析地表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时间特征上看,由于面源污染加剧,使得浏阳河近十年的水质污染呈增长趋势;从空间特征上看,浏阳河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污染呈增长趋势,上游水质较好,中游表现为重金属铅和汞的污染较大,而下游则是氨氮污染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J].
王鸿杰 ;
尤宾 ;
上官宗光 .
水文, 2005, (06) :30-32
[2]   模糊识别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田景环 ;
邱林 ;
柴福鑫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7) :950-953
[3]   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 [J].
徐祖信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321-325
[4]   可拓学理论在水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梁虹 ;
荀志远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 (07) :25-29
[5]   水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与应用分析 [J].
薛巧英 ;
刘建明 .
环境工程, 2004, (01) :64-66+69
[6]   我国河流水质评价污染因子选择方案探讨 [J].
罗海江 ;
朱建平 ;
蒋火华 .
中国环境监测, 2002, (04) :51-55
[7]   红色荒漠化雏议 [J].
田亚平 ;
彭补拙 ;
谢庭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4) :380-384
[8]   BP网络应用于长江水质研究 [J].
高学民 ;
陈静生 ;
王立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1) :49-52
[9]  
水质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樊文艳,吴国元.上海环境科学. 2000(05)
[10]  
水质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樊文艳,吴国元.上海环境科学. 200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