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34
作者
孙建孟
闫国亮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岩石物理性质; 渗透率模型; 单重孔隙介质; 双重孔隙介质; 研究进展; 数字岩心;
D O I
10.16489/j.issn.1004-1338.2012.04.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讨论单重孔隙介质和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模型的发展,分析渗透率建模面临的问题:建模理论研究缺乏,至今没有提出统一的模型,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模型亟待发展。单重孔隙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好,但仅有孔隙度不能建立精确的渗透率模型,还需考虑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参数。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可分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2个方面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是渗透率建模重点考虑的问题。提出应用分形理论和成像测井有望提高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模型的建模精度。渗透率建模发展方向是三维数字岩心技术和激发极化法的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均匀化方法的周期性缝洞型介质渗透率的数值计算 [J].
闫国亮 ;
王殿生 ;
刘金玉 ;
隋宏光 .
煤炭学报, 2011, 36 (09) :1446-1450
[2]   松散砂粒孔隙结构、孔隙分形特征及渗透率研究 [J].
杨建 ;
陈家军 ;
杨周喜 ;
郑海亮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3) :93-98
[3]   用数字化图像分析法确定岩石物性 [J].
李兵 ;
凌其聪 ;
鲍征宇 ;
谢淑云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2) :253-255
[4]   岩石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与孔隙结构、渗透率的关系 [J].
童茂松 ;
李莉 ;
王伟男 ;
范清华 ;
姜亦忠 ;
张加举 ;
丁柱 ;
崔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710-716
[5]   储层岩石渗透率估算模型的建立 [J].
廖明光 ;
李士伦 ;
付晓文 ;
谈德辉 .
天然气工业, 2001, (04) :45-48+7
[6]   具有应力敏感于地层渗透率的分形油气藏渗流问题的近似解析研究 [J].
同登科 ;
周德华 ;
陈钦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3) :73-77+7+15
[7]   砂泥岩地层渗透率预测通用计算模型 [J].
刘向君 ;
夏宏泉 ;
赵正文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9, (01) :16-18+26+3
[8]  
基于数字岩心的岩石声电特性微观数值模拟研究[D]. 刘学锋.中国石油大学. 2010
[9]  
数字岩心及孔隙网络模型重构方法研究[D]. 赵秀才.中国石油大学. 2009
[10]  
油层物理学[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秦积舜,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