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的讨论

被引:207
作者
邓起东
程绍平
闵伟
杨桂枝
任殿卫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新构造活动; 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3 [地壳应力与活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块体除西南边界为挤压边界外, 四周被共轭剪切拉张带所围限,东西和南北两侧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剪切拉张带, 全新世水平和垂直滑动速率分别达5m m /a 和03~3m m /a。鄂尔多斯块体自始新世起从西南挤压边界两端开始发育,逐渐向远端发展, 至上新世最后形成山西断陷盆地带。新生代以来块体不断缓慢上升, 距今 140 Ma 以来的隆起总量为 160m 。形变测量说明块体现代隆升速率为 1~28m m /a, 周缘断陷盆地带现代下降速率为- 4~- 5m m /a。块体内部莫霍面变化平缓, 埋深40km ~42km , 上地幔高导层埋深123km ~131km , 它们在周缘断陷盆地带相对隆起, 前者隆起幅度 15km ~6km , 后者埋深仅70km ~100km 。6 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块体周边活动构造带内, 块体内部无6 级以上地震发生, 4~5 级地震也很少。震源机制、地应力和断层滑动矢量测量等得到的主压应力方位为 N E N E E向,与控制块体周边活动构造的区域应力场一致,主要与青藏块体的 N E向挤压作用相关,盆地地下深部物质上涌产生的垂直力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区域性水平应力场和深部物质运动产生的垂直力联合作用是本区新构造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M].陕西省地震局[著];.地震出版社.1996,
[2]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古气候与新构造演化.[M].朱照宇;丁仲礼 著.地质出版社.1994,
[3]  
海原活动断裂带.[M].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编著;.地震出版社.1990,
[4]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国家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88,
[5]   黄河晋陕峡谷河流阶地和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 [J].
程绍平 ;
邓起东 ;
闵伟 ;
杨桂枝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38-246+246
[6]   山西高原六棱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运动学特征初步研究 [J].
邓起东,米仓伸之,徐锡伟,铃木康弘,王存玉,竹内章,苏宗正,汪一鹏 .
地震地质, 1994, (04) :339-342+43
[7]   不对称盆地形成机制探讨——以渭河盆地为例 [J].
张宏卫 ;
邓起东 .
中国地震, 1992, (01)
[8]   晋北张性区盆岭构造及其形成的力学机制 [J].
徐锡伟 ;
邓起东 .
中国地震, 1988, (02) :21-29
[9]   山西系舟山西麓断裂右旋错动证据及全新世滑动速率 [J].
徐锡伟 ;
邓起东 ;
尤惠川 .
地震地质, 1986, (03)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