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阻塞型华北对流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11
作者
姜学恭 [1 ]
李夏子 [2 ]
李彰俊 [3 ]
云静波 [1 ]
机构
[1]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2] 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关键词
对流性暴雨; 华北;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2006年7月23日一次阻塞型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以东西伯利亚阻塞高压为典型特征的大尺度鞍型场的背景下,宽广的低压区及高、低空急流次级环流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动力强迫;700hPa和850hPa天气尺度的偏西水汽输送和低涡北侧的偏东水汽输送改善了环北京地区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850hPa中尺度西南水汽输送对北京暴雨的发生有直接影响;MM5模式再现了导致MCS的形成及演变过程;中-β尺度MCS是这次暴雨的直接触发系统,其水平尺度约为0.5个经距,垂直方向由地面伸展到300hPa左右,具有典型的暖心结构,辐合、辐散中心分别位于900hPa和400hPa;MCS北侧强垂直次级环流为强对流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MCS南侧相当位温的强梯度高能区及该区域的不稳定能量输送也是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283 / 12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华北暴雨.[M].《华北暴雨》编写组编;吴正华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2,
[2]  
高等天气学.[M].丁一汇 编著.气象出版社.1991,
[3]  
中国之暴雨.[M].陶诗言 著.科学出版社.1980,
[4]   北京局地暴雨过程中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与作用 [J].
李青春 ;
苗世光 ;
郑祚芳 ;
李耀东 ;
曹晓彦 .
高原气象 , 2011, (05) :1232-1242
[5]   连续少雨背景下北京暴雨的若干特征 [J].
廖晓农 ;
魏东 ;
石增云 ;
轩春怡 .
高原气象, 2011, 30 (03) :749-759
[6]   蒙贝低涡类环北京暴雨过程分型研究 [J].
姜学恭 ;
李彰俊 ;
宫春宁 ;
李新 ;
付辰龙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4) :412-419
[7]   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 [J].
苗爱梅 ;
武捷 ;
赵海英 ;
李苗 .
高原气象 , 2010, (04) :939-946
[8]   一次阻高背景下地形对晋南特大暴雨的作用分析 [J].
赵桂香 .
高原气象 , 2009, (04) :897-905
[9]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J].
廖菲 ;
胡娅敏 ;
洪延超 .
高原气象 , 2009, (01) :115-126
[10]   2001年7月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赵桂香 ;
程麟生 .
高原气象, 2006, (06) :1083-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