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牛永志 [1 ]
李凤博 [1 ]
柳建国 [1 ]
彭长青 [2 ]
卞新民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江苏省南通市农林局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土壤; 杂草种子库;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08.01.017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为了研究苏州和南通地区的稻麦轮作田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杂草种子库特征,采用田间取样、温室诱萌法对主要杂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旋耕和翻耕处理下春季杂草中优势种均为牛繁缕,秋季杂草中优势种分别为异型莎草、水虱草和千金子;土壤杂草种子库密度依次为免耕>旋耕>翻耕,但翻耕处理春季杂草比例大于免耕处理。耕作方式显著影响杂草种子的垂直分布,免耕处理随着土壤深度加深杂草种子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旋耕处理0~5 cm土层杂草种子数量略多于6~10 cm土层,明显多于11~15 cm和16~20 cm土层;翻耕田中11~15 cm土层杂草种子数量最多,比例达37.21%。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杂草种子数量,免耕、旋耕、翻耕、深翻耕处理春季杂草种子库密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5%、6.2%、5.9%、4.2%,秋季杂草种子库密度增加了7.0%、6.6%、4.5%、3.3%。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麦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J].
陈志石 ;
吴竞仑 ;
李永丰 ;
王一专 ;
薛振东 .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4) :401-404
[2]   看麦娘生物学特性研究 [J].
黄世霞 ;
王庆亚 ;
张守栋 .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04) :58-60
[3]   千金子种子的休眠解除方法与萌发条件研究 [J].
董立尧 ;
武淑文 ;
沈晋良 .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05) :48-51
[4]   不同作物轮作制度对土壤杂草种子库特征的影响 [J].
魏守辉 ;
强胜 ;
马波 ;
韦继光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385-389
[5]   江苏南部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J].
王开金 ;
强胜 .
生物数学学报, 2005, (01) :107-114
[6]   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研究 [J].
吴宗国 ;
王德好 ;
徐自尚 ;
杜余能 ;
李守祥 ;
洪茂新 .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06) :1143-1144+1150
[7]   农田杂草种子库研究方法 [J].
马波 ;
强胜 ;
魏守辉 .
杂草科学, 2004, (02) :7-10
[8]   秸秆还田对稻麦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及化除效果 [J].
王国忠 ;
杨佩珍 ;
陆峥嵘 ;
张中华 ;
叶兴林 ;
韩世明 .
上海农业学报, 2004, (01) :87-90
[9]   土层深度对稻田杂草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J].
吴竞仑 ;
李永丰 ;
张志勇 ;
刘丽萍 .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03) :170-173
[10]   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麦田杂草群落的定量分析 [J].
王开金 ;
强胜 .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03) :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