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

被引:47
作者
王义遒
机构
[1] 北京大学 北京
关键词
大众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多样化;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03.04.002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过分一律是中国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大障碍。这“过分一律”表现在高等教育机构、专业口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和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 ,并以精英教育为样板。作者认为 ,我国国情决定高等教育大众化应以多样化为前提。多样化既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层次、形式、办学主体和服务面向的不同 ,也包括因需求和个性差异而带来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管理制度的不同。前者称为“机构多样化” ,后者称为“管理多样化”。作者叙述了多样化的途径 ,讨论了多样化与统一性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等学校自主定位研究刍议 [J].
张祖夔 .
中国高教研究, 2003, (02) :39-40
[3]   高等教育当前应当着重抓什么 [J].
朱九思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1) :58-62
[4]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J].
卢晓东 ;
陈孝戴 .
教育研究, 2002, (07) :47-52
[5]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J].
潘懋元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 (01) :11-15
[6]  
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义遒著, 2003
[7]  
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等编, 2001
[8]  
高等教育哲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美)约翰·S.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著, 200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讲话[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 1999
[10]  
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沈红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