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11
作者
林小云
刘建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扬子区; 海相地层; 高演化; 多源补给; 整体封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中、下扬子区中-古生代经历了加里东和海西-早印支旋回两个阶段的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形成了岩性稳定的巨厚中-古生界,发育了6套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烃源岩的高演化和6期构造运动使古油藏遭受破坏。从分析高演化海相地层的烃源类型、构造演化以及整体封存等成藏条件,认为中、下扬子地区在强烈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烃源岩的“再次”补给能力和区域保存条件将成为控制中、下扬子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6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有利区层序样式分析 [J].
周雁 ;
王成善 ;
陈洪德 ;
王正元 ;
梁西文 ;
文可东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1) :22-29
[2]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 [J].
戴少武 ;
贺自爱 ;
王津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3) :195-202+209
[3]   扬子地区寒武系油气藏地质条件 [J].
胡书毅 ;
马玉新 ;
田海芹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33-38
[4]   论中—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 [J].
常印佛 ;
董树文 ;
黄德志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6, (Z1)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