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弹涂鱼成鱼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吴仁协
戈薇
洪万树
张其永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系
关键词
大弹涂鱼; 蛋白酶; 脂肪酶; 碱性磷酸酶; 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pH对成体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胃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以及肠道的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检测了酸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A、氨基肽酶、γ-谷氨酰转肽酶、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纤维素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等15种消化酶活性在胃、肝脏和肠道中的分布。实验将鱼肠道从前部到后部切成3等份,分别称为肠Ⅰ、肠Ⅱ、肠Ⅲ。结果表明:(1)胃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5~3.5、6.5和5.5,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9.5、7.5和6.0~7.5,肠道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5和8.0。(2)除胃的酸性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外,胃和肝脏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肠道(P<0.05)。(3)肠Ⅰ和肠Ⅲ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Ⅱ(P<0.05),肠Ⅰ的羧肽酶A活性显著高于肠Ⅱ和肠Ⅲ(P<0.05),肠Ⅲ的氨基肽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等3种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Ⅱ(P<0.05),3段肠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肠Ⅰ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Ⅱ和肠Ⅲ(P<0.05);肠Ⅱ的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等5种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Ⅲ(P<0.05)。由此说明,(1)成体大弹涂鱼胃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但胃具有吸收功能;(2)肠Ⅰ是消化吸收淀粉的主要部位,肠Ⅱ是二糖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肠Ⅲ是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99-105]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土池育苗条件下大弹涂鱼早期仔鱼开口摄食的研究 [J].
张其永 ;
洪万树 ;
叶启旺 ;
陈仕玺 ;
江国强 .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04) :38-44
[2]   大菱鲆消化酶的活力 [J].
付新华 ;
孙谧 ;
孙世春 .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01) :26-32
[3]   许氏平鮋消化道中部分消化酶的研究 [J].
郑家声 ;
冯晓燕 .
中国水产科学, 2002, (04) :309-314
[4]   温度、pH值对南方大口鲶、长吻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J].
叶元土 ;
林仕梅 ;
罗莉 ;
杨思华 ;
陈文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98, (02) :19-25
[5]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J].
吴婷婷 ;
朱晓鸣 .
中国水产科学, 1994, (02) :10-17
[6]   九龙江口潮间带大弹涂鱼食性及其消化管组织结构 [J].
朱友芳 ;
张其永 .
台湾海峡, 1993, (03) :225-232+303
[7]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罗非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初步探讨 [J].
倪寿文 ;
桂远明 ;
刘焕亮 .
动物学报, 1993, (02) :160-168
[8]   大弹涂鱼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其食性的研究 [J].
颜开强 ;
张其永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2) :240-246
[10]  
普通生物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郑集,陈钧辉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