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主要园林树种叶片表皮形态与滞尘量的关系

被引:112
作者
李海梅
刘霞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环境艺术学院
关键词
园林树种; 大气颗粒物; 滞尘能力; 叶表面微形态;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336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青岛市城阳区11种园林植物的叶表面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较大,其滞尘量相差达到4倍以上,降雨可显著降低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不同树种所受影响差异明显;不同树种叶表面结构不同,滞尘量较小的白蜡和火棘,其叶表面较平滑,细胞排列整齐;而滞尘量较大的悬铃木、紫荆和紫薇,其叶表面上有密集纤毛或呈现出明显的脊状皱褶,并且结构越密集、凹凸越明显,越有利于粉尘颗粒物的滞留。
引用
收藏
页码:1659 / 16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北京市六种针叶树叶面附着颗粒物的理化特征 [J].
王蕾 ;
哈斯 ;
刘连友 ;
高尚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487-492
[2]  
DepositionvelocitiestoSorbusaria,Acer campester,Populus deltoids×trichocarpa‘Beau pre’,Pinus nigraand×Cupressocyparis leylandiifor coarse,finerndultra-fine particles in theurban environment. Freersmith P H,Beckett KP,Taylor 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2005
[3]   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 [J].
柴一新 ;
祝宁 ;
韩焕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121-1126
[4]   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 [J].
粟志峰 ;
刘艳 ;
彭倩芳 .
干旱环境监测, 2002, (03) :162-163
[5]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与城市绿化 [J].
刘艳菊 ;
丁辉 .
植物学通报, 2001, (05) :577-586+576
[6]   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研究 [J].
陈秉衡 ;
洪传洁 ;
阚海东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02) :67-69
[7]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藤本植物的适应生态学I.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 [J].
蔡永立 ;
宋永昌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1, (01) :90-98+130
[8]   和田降尘与浮尘、扬沙、沙尘暴关系的研究 [J].
关欣 ;
李巧云 ;
文倩 ;
孙春玲 ;
李建华 ;
张凤荣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6) :1-3+7
[9]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J].
张新献 ;
古润泽 ;
陈自新 ;
李延明 ;
韩丽莉 ;
李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4) :14-19
[10]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species in PM2.5and PM10aerosolsin Brisbane. Chan YC,,Simpsion RW,Mctainsh GH,et al. Australia.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