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主要园林树种叶片表皮形态与滞尘量的关系

被引:112
作者
李海梅
刘霞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环境艺术学院
关键词
园林树种; 大气颗粒物; 滞尘能力; 叶表面微形态;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336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青岛市城阳区11种园林植物的叶表面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较大,其滞尘量相差达到4倍以上,降雨可显著降低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不同树种所受影响差异明显;不同树种叶表面结构不同,滞尘量较小的白蜡和火棘,其叶表面较平滑,细胞排列整齐;而滞尘量较大的悬铃木、紫荆和紫薇,其叶表面上有密集纤毛或呈现出明显的脊状皱褶,并且结构越密集、凹凸越明显,越有利于粉尘颗粒物的滞留。
引用
收藏
页码:1659 / 16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C]. 2010 the 5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2010
[12]  
The uptake ofparticulates by an urban woodland:Site description andparticulate composition. Freer-Smith PH,Sophy H,Goodman 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1997
[13]  
Trends in fin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southern california. Christoforou C S,Salmon L G,Hannigan M P,et al. Jour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2000
[14]   佛山市主要城市园林植物滞尘效益分析 [J].
李寒娥 ;
王志云 ;
谭家得 ;
胡羡聪 ;
陆耀东 ;
李佩珊 .
生态科学, 2006, (05) :395-399
[15]   沈阳市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分析 [J].
胡志斌 ;
何兴元 ;
陈玮 ;
李月辉 ;
李海梅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108-2112
[16]   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 [J].
王赞红 ;
李纪标 .
生态环境, 2006, (02) :327-330
[17]   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 [J].
周志翔 ;
邵天一 ;
王鹏程 ;
高翅 ;
徐永荣 ;
郭尔祥 ;
徐隆辉 ;
叶贞清 ;
彭行梅 ;
于春杰 .
生态学报, 2002, (12) :2036-2040
[18]   城市绿地的滞尘效应及评价方法 [J].
赵勇 ;
李树人 ;
阎志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6) :582-586
[19]   植物叶片滞尘规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高金晖 ;
王冬梅 ;
赵亮 ;
王多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2) :94-99
[20]   东北地区城市针叶树冬季滞尘效应研究 [J].
陈玮 ;
何兴元 ;
张粤 ;
孙雨 ;
王文菲 ;
宁祝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113-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