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被引:10
作者
孟繁星
向芳
李凤杰
吴成喜
杨栋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长9油层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和重结晶作用.根据成岩特征综合分析,储集砂岩主要形成于水体能量相对较强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环境中,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颗粒较粗,分选为好-中等,因此,原生孔隙度较大,大于30.07%.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下,孔隙最高可完全损失,但在绿泥石环边存在,其他胶结物相对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保留2.0%~14.5%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后期长石及浊沸石的溶蚀作用可以形成0.60%~4.25%的次生溶孔,对岩石孔隙度的增加具有一定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18+113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深部长9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J].
郝爱武 ;
王永炜 ;
黄平良 ;
高鹏鹏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5) :30-34+39+114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原油性质与来源分析 [J].
郑荣才 ;
牛小兵 ;
梁晓伟 ;
王成玉 ;
辛红刚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 33 (02) :142-145+206
[3]   宜川—旬邑地区长6~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 [J].
田亚铭 ;
施泽进 ;
宋江海 ;
吴晓明 ;
高翔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4) :44-52+187
[4]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J].
窦伟坦 ;
蔺宏斌 ;
慕敬魁 ;
林丽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 (02) :20-25+30+118
[5]   镇泾地区长8段致密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谢世文 ;
易超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1) :25-30+9
[6]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J].
徐波 ;
孙卫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6) :953-958
[7]   南图尔盖盆地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周海燕 ;
胡见义 ;
郑俊章 ;
黄先雄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6) :547-558
[8]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 [J].
高剑波 ;
庞雄奇 ;
王志欣 ;
姜振学 ;
丁保来 ;
席胜利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5-12+18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 [J].
卢进才 ;
李玉宏 ;
魏仙样 ;
魏建设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6) :928-932
[10]   碎屑岩成岩压实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J].
刘国勇 ;
金之钧 ;
张刘平 .
沉积学报, 2006, (03) :40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