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被引:144
作者
左卫民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模式; “印证”模式; 正当程序;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刑事错案表明,根植于我国侦查中心主义与书面处理模式上的"印证"证明模式正面临严重的挑战。无论是从外部机制还是内部结构上看,这种模式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亟需建立一种具有正当程序和精细化操作机制作为支撑的新型证明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7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证据理论.[M].特文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  
艾伦教授论证据法.[M].罗纳德·J·艾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978-7-300-20082-8
[3]  
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M].左卫民等; 著.法律出版社.2007,
[4]  
漂移的证据法.[M].()米尔建·R.达马斯卡(MirjanR.Damaska)著;李学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及其限度 [J].
龙宗智 .
中外法学, 2015, 27 (04) :846-860
[7]   从王书金到聂树斌——“疑罪从无”的误用 [J].
张千帆 .
民主与科学, 2013, (05) :48-49
[8]   聂树斌案法理研判 [J].
龙宗智 .
法学, 2013, (08) :3-11
[9]  
聂树斌案的证据迷雾.[J].滑璇;.中国新闻周刊.2013, 16
[10]   效果与悖论:中国刑事辩护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以S省D县为例 [J].
左卫民 ;
马静华 .
政法论坛, 2012, 30 (02) :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