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不同岩层对河流粗泥沙贡献的分析

被引:6
作者
孙虎
甘枝茂
吴成基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产沙岩层,悬移质,粗泥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产沙岩层与河流悬移质输沙进行了耦合平衡分析,确定了该区间各种产沙岩层的产沙数量,并推算出黄土、基岩和风沙对河流粗泥沙(d>0.05mm)的贡献率分别为61.2%、34.2%和4.6%。同时,分析了该区间侵蚀产粗泥沙的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皇甫川流域泥沙来源及其数量分析 [J].
张平仓 ;
唐克丽 ;
郑粉丽 ;
焦菊英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0, (04) :29-36
[2]   黄河中游粗沙区的范围、数量及其基岩产沙的研究 [J].
景可 ;
陈浩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6, (12) :927-931
[3]   黄河泥沙来源和地区分布 [J].
龚时旸 ;
熊贵枢 .
人民黄河, 1979, (01) :7-18
[4]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M].唐克丽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M].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科学出版社.1991,
[6]  
黄河粗泥沙来源及侵蚀产沙机理研究文集.[M].陈永宗主编;.气象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