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深效应指数预测储层孔隙度——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沙三中亚段为例

被引:7
作者
王粤川 [1 ]
孟元林 [2 ]
贺茹 [2 ]
孙洪斌 [3 ]
黄文彪 [2 ]
黄小龙 [4 ]
肖丽华 [2 ]
高建军 [3 ]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2] 大庆石油学院
[3] 辽河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海石油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
关键词
储层; 沉积微相; 时深效应指数; 孔隙度;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Sombra和Kiang提出的用时深效应指数TDI预测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在层序地层研究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储层TDI与实测孔隙度的相关模型,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计算出待评价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TDI值,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沙三中亚段储层孔隙度进行了预测。与研究区已钻井实测孔隙度对比结果表明,在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利用本文方法可以对填隙物含量大于10%一定范围储层的孔隙度进行预测。探讨了超压情况下TDI的计算,以期使利用TDI预测储层孔隙度的适用范围更广。
引用
收藏
页码:308 / 312+329 +3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微相对成岩的控制作用——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 [J].
孟元林 ;
高建军 ;
牛嘉玉 ;
孙洪斌 ;
殷秀兰 ;
肖丽华 ;
周玥 ;
王粤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36-39
[2]   歧北凹陷沙二段超压背景下的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 [J].
孟元林 ;
刘德来 ;
贺如 ;
王志国 ;
张文才 ;
殷秀兰 ;
李军 .
沉积学报, 2005, (03) :389-396
[3]   储层质量钻前预测方法探讨——以松辽盆地汪家屯地区为例 [J].
曲爱英 ;
孟元林 ;
肖丽华 ;
颖秀兰 ;
杨俊生 ;
李臣 ;
罗宪婴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1) :94-97
[4]   松辽盆地升平地区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次生孔隙带预测 [J].
肖丽华 ;
孟元林 ;
侯创业 ;
李杰 ;
马文杰 ;
王雪松 ;
杨俊生 .
地质论评, 2003, (05) :544-551
[5]   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J].
罗平 ;
裘怿楠 ;
贾爱林 ;
王雪松 .
沉积学报, 2003, (01) :142-147
[6]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储层沉积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 [J].
鞠俊成 ;
张凤莲 ;
喻国凡 ;
于天才 .
古地理学报, 2001, (01) :63-70
[7]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 [J].
于兴河 ;
张道建 ;
郜建军 ;
雷明 ;
吴乃苓 ;
孟卫工 ;
孙洪斌 .
古地理学报, 1999, (03) :40-49
[8]   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定量预测研究附视频 [J].
寿建峰 ;
朱国华 .
地质科学, 1998, (02) :118-124
[9]   渤海海域深部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J].
武文来 ;
周士科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 (04) :8-16
[10]   利用储层沉积学参数预测砂岩孔隙度 [J].
姜培海 ;
杨小丽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 (04) :29-35